跳到主要內容

出生頭兩年早產兒的產後生長:追趕生長伴隨著超重的風險

摘要

背景

早產兒早期生長發育對早期和晚期健康有諸多影響。然而,關於中國早產兒人口早期生長模式的證據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描述中國社區人群中早產兒出生後2年的生長軌跡、追趕生長和超重風險。

方法

所有早產兒(n= 10624), 8年在一個初級婦幼保健網絡接受常規托兒服務。提取校正年齡(CA) 40周、CA 3個月、CA 6個月、CA 9個月、CA 12個月、CA 18個月、CA 24個月時的體重和身高/長度,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轉換為z-score。根據宮內生長狀況,將嬰兒分為小胎齡(SGA)、適合胎齡(AGA)和大胎齡(LGA)嬰兒。用z-score的變化來描述生長速度。采用廣義估計方程(GEE)模型分析了增長軌跡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結果

出生後2年,體重和身高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Z-score顯著增加0.08 (95%可信區間: 0.06-0.10), 0.07 (95%可信區間: 0.04-0.09),從CA 40周到3個月,然後趨於平穩,直到調整後的CA 24個月。近90%的AGA和LGA嬰兒在CA 24個月前達到了生長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25百分位),超過85%的SGA嬰兒在CA 24個月前達到了追趕生長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10百分位)。但在此期間出現超重風險,在CA 3月齡有超重風險的嬰兒比例達到高峰(所有早產兒為25.6%,LGA嬰兒為39.4%)。SGA的生長軌跡在前2年呈上升趨勢,而LGA的生長軌跡呈下降趨勢。

結論

在中國社區人群中,出生後2年的早產兒體重和身長/身高均高於世衛組織標準。追趕型生長早在CA 3個月就伴隨著超重的風險。

(349字)

背景

2014年全球出生的嬰兒中,超過十分之一是早產兒,導致估計有1480萬例早產[1].由於人口基數龐大,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位[12].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隨著圍產期和新生兒醫學的發展,早產兒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仍然更容易受到生長受限、運動發育遲緩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3.4].

生長軌跡監測是兒童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早產兒。以往關於生長軌跡的研究表明,早產兒和/或低出生體重兒比同經後年齡(PMA)的足月嬰兒更矮更輕。同時,它們在出院後往往會有一個快速生長或追趕生長的時期[56].早期追趕生長有利於神經發育[7].Belfort等人對945名早產兒的研究表明,從足月到4個月的快速生長與18歲時更好的智商有關[8].然而,最近的研究報告了嬰兒過度生長與超重/肥胖、胰島素抵抗和兒童期或成年期血壓升高之間的聯係[910].一項針對韓國人口的研究報告了早產兒早期加速生長或“早期追趕生長”的現象,這可能與亞洲文化價值觀和育兒方式有關[11].然而,關於中國早產兒生長模式或生長軌跡的證據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描述以社區為基礎的中國人群中早產兒出生後2年的生長軌跡、追趕生長和超重風險,並比較小胎齡兒(SGA)、適合胎齡兒(AGA)和大胎齡兒(LGA)之間的生長差異。

方法

數據來源和主題

研究數據提取自中國上海閔行區婦幼保健網絡的常規數據庫。它是政府推出的基於人群的數據庫,記錄了該地區13個社區的253萬常住居民生活中所有嬰兒的日常保健信息。本研究包括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接受常規保健的所有早產兒(妊娠37周前出生)。出生日期、出生體重、或沒有生長參數數據(體重和長/高)的嬰兒被排除在外。校正年齡(CA)用於所有分析,定義為PMA 40周後的額外年齡。隨訪數據根據原始就診日期分為CA 40周(PMA 40周)、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和24個月。機構科研部門批準了該分析方案。從提取的數據集中去除個人身份信息進行分析。

測量和定義

由社區醫療保健中心訓練有素的兒科醫生和護士在每次常規就診時測量並記錄體重和身高。使用精度為0.01 kg的電子秤測量體重。長度/高度在仰臥位使用長度板測量,或在站立位使用測量係統測量,讀數最接近0.1 cm。對於每個嬰兒,使用基於國際標準的Lambda-Mu-Sigma (LMS)參數計算測量的z-score [1213].Fenton早產生長標準(懷孕22至50周)[12]用於計算出生時的z得分,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0-5歲兒童的標準[13]用於計算CA 40周至24個月的z評分。根據宮內生長狀況,將所有早產兒分為SGA、AGA和LGA嬰兒,分別定義為出生體重在芬頓生長圖上<第10百分位、第10 - 9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12].

在本研究中,我們定義AGA和LGA嬰兒的體重或身高≥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25百分位時,即可達到生長目標。SGA嬰兒的生長目標是年齡≥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10百分位的體重或身長/身高,這意味著實現追趕生長[1314].身高體重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90百分位的嬰兒被定義為有超重風險[1314].

統計分析

隻有當原始訪問日期在特定隨訪點前後2周內時,測量值才被納入分析。那些超過平均值±3個標準差(SD)的測量值被作為異常值去除。人口統計學和臨床特征描述為連續變量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分類變量的絕對值與百分比。我們的人口增長測量值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進行了比較t-test每個後續時間點。使用廣義估計方程(GEE)模型來分析這些生長測量值隨時間的軌跡趨勢。生長速度定義為z分數在各個時期的變化[1516]利用GEE模型的lincom函數。胎齡、性別、出生體重z評分和宮內生長狀況作為協變量進行調整。所有統計分析均使用Stata 16.0軟件(Stata Corp, College Station, TX, USA),顯著性水平設置為5%(雙尾)。使用GraphPad Prism 8.0 for Windows (GraphPad Software, La Jolla California, USA)繪製圖形。

結果

臨床特點

共有10,705名早產兒符合納入標準。其中排除了未進行隨訪測量的80例嬰兒和缺少出生信息的1例嬰兒。最後,10,624名嬰兒被納入分析,胎齡為35.0±1.8周(範圍24+ 5-36年+ 6周)和出生體重2463±520克。基本特征見表1.在所有早產兒中,晚期早產兒(>孕34周,82.7%)和AGA兒(86.0%)居多。超過75%的嬰兒的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父母中有一人受過大學或以上教育)。出生時體重z-score為0.04±0.91。

表1所有早產兒的特征[平均值±標準差或n(%)]

早產兒從約40周到約24個月的生長

如圖所示。1和附加文件1,從約40周到約24個月,雄性體重增加7.90 kg,雌性增加7.72 kg。雄性和雌性的平均長高增量分別為33.2 cm和33.4 cm。在我們的研究人群中,所有的生長參數都顯著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特別是體重(所有P-values < 0.001)。在出生後的頭兩年裏,男性早產兒的生長速度似乎比女性快。

圖1
圖1

早產兒從CA 40周到24個月的生長軌跡。一個早產兒體重生長軌跡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平均水平。b早產兒身高/身高生長軌跡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平均水平CA,校正年齡;WHO,世界衛生組織

表格2顯示了調整後六個時間段內z分數(生長速度)的估計變化。CA 40周至3個月,體重和長/高z-score顯著增加0.08 [95%置信區間: 0.06-0.10]和0.07 (95%可信區間: 0.04 ~ 0.09)P-values < 0.001)。此後,體重z-score在CA 3 ~ 18個月間顯著下降P-values < 0.001),而從CA 18個月到24個月的變化除外(P= 0.071)。在長/高方麵,生長速度在CA 6 ~ 18月均呈下降趨勢P-值< 0.001),而在CA 3至6個月和CA 18至24個月期間保持穩定(P> 0.05)。一些協變量,包括胎齡、出生體重、性別和宮內生長狀態,對生長有顯著貢獻(附加文件)2).

表2 CA 40周至24個月早產兒z評分變化

實現增長目標和超重風險

在CA 24個月時,92.2和89.6%的AGA嬰兒和98.6%的LGA嬰兒在體重和身長/身高方麵達到了生長目標(圖2)。2a),多發生於CA 3個月前。之後,達到生長目標的嬰兒比例保持穩定。對於SGA嬰兒,在出生後2年內觀察到顯著的追趕生長趨勢。特別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實現追趕生長(達到世衛組織標準的第10百分位)的嬰兒比例從體重的65.6增加到89.2%,長度/身高的比例從57.2增加到82.8%。到CA 24個月時,大多數SGA嬰兒實現了追趕生長(體重90.3%,身長/身高87.3%)。

圖2
圖2

在早產兒40周至24個月期間實現目標生長和超重風險。一個達到目標生長或達到追趕生長的嬰兒比例。b有超重風險的嬰兒比例。CA,校正年齡;SGA,小於胎齡;AGA,適合胎齡;LGA,孕齡大

超重的風險似乎伴隨著追趕增長(圖。2b).在CA 40周時,20.6%的嬰兒有超重風險。這一比例在CA 3個月時達到峰值(25.6%),然後在CA 24個月時逐漸下降至14.5%。SGA嬰兒甚至有超重的風險,在出生後2年的比例在5.0 - 15.1%之間。LGA嬰兒超重風險比例明顯高於AGA和SGA嬰兒。特別是在CA 3月齡時,高達39.4%的LGA嬰兒存在超重風險。

SGA、AGA和LGA早產兒的生長情況

數字3.顯示SGA、AGA和LGA嬰兒體重和長/高的z分數。這些亞組之間的差異在出生後兩年內逐漸減小。

圖3
圖3

LGA, AGA和SGA早產兒從CA 40周到24個月的生長軌跡。一個LGA、AGA和SGA嬰兒體重的生長情況。bLGA、AGA和SGA嬰兒的長/高生長情況。CA,校正年齡;SGA,小於胎齡;AGA,適合胎齡;LGA,孕齡大

SGA嬰兒在CA 40周時體重和長/高z-score分別顯著低於WHO標準0.83±1.23和1.06±1.27。從CA 40周到CA 24個月,這些z-score總體上呈增加趨勢,體重z-score平均增加0.78,長/高z-score平均增加1.04。當CA 24個月時,這些測量值(體重z-score =−0.05和長/高z-score =−0.02,附加文件3.)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平均水平(z-score = 0)。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為CA 40周至3個月,體重z值增加0.37 (95%可信區間: 0.28 - -0.45,P-value< 0.001),長/高z分數增加了0.37 (95%可信區間: 0.16 - -0.49,P-value < 0.0013.).

表3 SGA、AGA和LGA早產兒在CA 40周至24個月期間的生長速度

AGA嬰兒在CA 40周至24個月期間的體重和身長平均值總體上高於WHO標準(圖2)。3.和附加文件3.).Z-score顯著增加0.08 (95%可信區間:0.07 - 0.11)及0.07 (95%可信區間0.05-0.10),體重和長/高分別為CA 40周至3個月(均為0.05-0.10)P值< 0.001)。在此之後,直到CA 24個月,各項測量的z評分呈整體下降趨勢3.).

對於LGA嬰兒,這些測量的z-score在前2年呈現整體下降趨勢(表3.).從CA 40周到24個月,體重和長/高的z-score平均值分別下降了0.96和0.873.).體重z評分在CA 40周至9個月期間顯著下降P-值< 0.001),CA 12個月至18個月(下降0.24,95%可信區間= -0.33- -0.15,P-value < 0.001)。從CA 40周到3個月,長/高z值也呈現下降趨勢(下降0.29,95%可信區間= -0.38- -0.20,P-value < 0.001)和CA 6 - 18個月(所有P-values < 0.0013.).

討論

本研究提供了大量中國早產兒2歲前生長軌跡的證據,顯示體重和長高總體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近90%的AGA嬰兒和超過90%的LGA嬰兒在CA 24個月前實現了目標生長,超過85%的SGA嬰兒在CA 24個月前實現了追趕生長。然而,超過四分之一的嬰兒早在CA 3個月就有超重的風險,這一比例在LGA嬰兒中達到39.4%。到目前為止,我們首次報道了中國早產兒人口追趕增長的早期超重風險。

我們的研究注意到,早產兒的生長軌跡從約40周到約24個月一直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尤其是體重。最近對中國人口的研究也發現,早產嬰兒的生長速度高於出生一年內的足月嬰兒[1718].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可以解釋這一現象。首先,本研究數據來自社區衛生保健中心的早產兒人群,嬰兒大多為晚期早產兒,他們出生後不太可能發生嚴重疾病,可能生長得更好。其次,我們認為早產兒的快速生長與父母的育兒方式直接相關,給予早產兒更多的照顧和喂養,以彌補低出生體重。此外,2016年之前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可能是另一種解釋。在這些人群中,父母和照顧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們唯一的孩子身上。嬰兒越重,他/她就越健康這一點已被廣泛接受。18].

追趕生長對於早產兒降低休克風險和在以後的生活中獲得更好的神經發育結果很重要[1920.21],尤其是在嬰幼兒期發育遲緩和發育遲緩風險較高的SGA嬰兒[2223].Olbertz等人的研究表明,SGA嬰兒很少能在兩歲後實現追趕生長[24].目前,對於早產兒哪種追趕式生長模式最優尚未達成共識[252627].在我們的研究中,大多數AGA/LGA嬰兒在前3個月就達到了生長目標。然而,在最近的其他研究中,它發生在6個月或11-12個月時[2829].早期和後期實現增長目標的結果差異尚不清楚。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回答。此外,我們發現SGA早產兒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追趕生長。對於SGA嬰兒來說,早期積極的營養策略可能是必要的,以便及時實現最佳的追趕生長和健康發育,這與以往研究的類似觀點是一致的[2330.].

我們的主要發現之一是,中國早產兒人口的增長伴隨著超重的風險。這一人群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嬰兒早在3個月大時就有超重風險,而LGA早產兒的超重風險甚至更高。早產兒早期體重過度增加與成年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較高有關[31323334].Kerkhof等人觀察到,早產兒在足月後的前3個月內體重的增加與成年早期更高的體脂率、腰圍、血清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有關[35].因此,鑒於這些對成人健康不利影響的報告,在促進早產兒最佳追趕生長的同時,控製超重風險正成為初級兒童保健實踐中的一項挑戰[3.21].不同的早產兒需要不同的風險平衡考慮,一個尺寸可能不適用於所有[36].

優勢和局限性

本研究基於當地社區兒童保健網絡,對中國早產兒人群的早產兒生長軌跡的樣本量相對於以往已發表的報道是最大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樣本中晚期早產兒的比例較大(82.7%),高於已發表的全國性調查[37].部分原因可能是,非常早產兒或非常低出生體重的嬰兒更有可能入住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並在那裏接受隨訪,而不是在社區醫療保健中心。此外,晚期早產兒在CA 24月齡時比例較大(2562/2824,90.7%)。因此,在我們的研究中,對生長狀況和趨勢的估計可能被高估了,對於晚期早產兒或出生相對健康的早產兒更具有普遍性。此外,我們的研究中沒有產婦病史、新生兒疾病和喂養信息的數據,沒有調查它們對生長狀況和趨勢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精心設計的研究。

結論

中國社區人群早產兒在出生後2年體重和身長/身高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且追趕生長伴隨超重風險,早在CA 3個月就出現超重風險。雖然最佳生長模式尚未完全確立,但需要更多關注促進早產兒適當的追趕生長,以獲得更好的長期結果。

數據和材料的可用性

本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數據集可根據合理要求從通訊作者處獲得。

縮寫

將軍:

適合孕齡

CA:

校正年齡

置信區間:

置信區間

哎呀:

廣義估計方程

達到:

對於孕齡來說很大

LMS:

Lambda-Mu-Sigma

NICU: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PMA:

Postmenstrual年齡

SD:

標準偏差

SGA:

對於胎齡嬰兒來說很小

人:

世界衛生組織

參考文獻

  1. 張曉東,張曉東,張曉東,等。2014年全球、區域和國家早產水平估計:係統回顧和建模分析《柳葉刀》全球健康雜誌2019;7(1):e37-46。

    文章穀歌學者

  2. 豪森CP,肯尼MV,麥克杜格爾L,勞恩JE。出生過早:早產很重要。《生殖健康》,2013;10(增刊1):S1。

    文章穀歌學者

  3. Streimish IG, Ehrenkranz RA, Allred EN, O'Shea TM, Kuban KC, Paneth N,等。出生體重和胎兒體重生長限製:對神經發育的影響。中國科學(d輯),2012;

    文章穀歌學者

  4. Dusick AM, Poindexter BB, Ehrenkranz RA, Lemons JA。早產兒生長失敗:我們能趕上嗎?中國醫藥學報。2003;27(4):302-10。

    文章穀歌學者

  5. 張誌剛,張誌剛,張誌剛,張誌剛,張誌剛,張誌剛,等。與足月對照組相比,極度早產幸存者從出生到18歲的生長情況。兒科。2013;131 (2):e439-45。

    文章穀歌學者

  6. Bocca-Tjeertes IF, van Buuren S, Bos AF, Kerstjens JM, Ten Vergert EM, Reijneveld SA。0-4歲早產兒和足月兒童的生長:在生長圖中整合中位生長和變異性。中華兒科雜誌,2012;16 (3):460-5

    文章穀歌學者

  7. Bocca-Tjeertes IF, Kerstjens JM, Reijneveld SA, de Winter AF, Bos AF. 0 - 4歲中度早產兒生長和生長抑製的預測因子。兒科。2011;128 (5):e1187 - 94。

    文章穀歌學者

  8. Belfort MB, Gillman MW, Buka SL, Casey PH, McCormick MC.早產兒線性生長和脂肪增加:後期體重狀況和智商的權衡。中華兒科雜誌,2013;

    文章穀歌學者

  9. 我們應該促進低出生體重兒的追趕生長還是加速生長?Nestle Nutr Inst Workshop Ser. 2015; 81:51-60。

    PubMed穀歌學者

  10. 王曉燕,王曉燕,王曉燕,王曉燕,等。嬰幼兒體重增加與青年人代謝風險的關係。中國臨床內分泌雜誌,2007;29(1):1 - 3。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11. 安勇,孫敏,李森。生長模式及其對快速現代化文化中早產兒的影響。兒童保健雜誌,2013;17(3):242-52。

    文章穀歌學者

  12. Fenton TR, Nasser R, Eliasziw M, Kim JH, Bilan D, Sauve R.在胎兒參考生長曲線和足月嬰兒之間驗證早產兒體重增加。BMC兒科2013;13:92。

    文章穀歌學者

  13. 世衛組織兒童生長標準:按年齡計算的身高/身高、按年齡計算的體重、按身高計算的體重和按年齡計算的體重指數:方法和發展。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06.www.who.int childgrowth /標準/ en /

  14. 中國兒科雜誌編委、兒童保健亞專科學群、兒科學會、中華醫學會新生兒科學群、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學群。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後喂養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16;54(1):6-12。

    穀歌學者

  15. 馮東,陳海濤,馬德胡,李誌強,等。早產兒生長速度計算:係統回顧。兒科。2017;139 (3):e20162045。

  16. Simon L, Hanf M, Frondas-Chauty A, Darmaun D, Rouger V, Gascoin G,等。早產兒新生兒生長速度:體重z分變化與帕特爾指數模型。PLoS One. 2019;14(6):e0218746。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17. 張玲,李穎,梁鬆,劉新軍,康福林,李桂梅。出生至足月校正年齡健康早產兒出生後體長和體重生長速度的芬頓參照及其相關圍產期因素:一項觀察性研究。中華兒科雜誌2019;45(1):1。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18. 康林,王華,何超,王凱,苗林,李強,等。出生一年內早產兒的產後生長:中國一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PLoS One. 2019;14(4):e0213762。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19. 庫克RJ。產後生長發育的早產兒和小胎齡嬰兒。Nestle Nutr Workshop Ser兒科計劃。2010;65:85-95討論6-8。

    文章穀歌學者

  20. Raaijmakers A, Allegaert K.前早產兒的追趕生長:沒有時間浪費。營養。2016;8(12):817。

  21. victoria CG, Barros FC, Horta BL, Martorell R.小胎齡嬰兒追趕生長的短期效益。國際流行病學雜誌,2001;30(6):1325-30。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22. Clayton PE, Cianfarani S, Czernichow P, Johannsson G, Rapaport R, Rogol a .小胎齡嬰兒到成年的管理:國際兒科內分泌學會和生長激素研究學會的共識聲明。中國臨床內分泌雜誌,2007;29(3):344 - 344。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23. Kesavan K, Devaskar SU.宮內生長受限:產後監測和預後。中國兒科雜誌,2019;66(2):403-23。

    文章穀歌學者

  24. 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等。識別早產兒和小胎齡兒童從出生到4歲的生長模式-他們是否趕上了?圍產醫學2019;47(4):448-54。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25. 維拉爾J,朱利安尼F,巴羅斯F,羅格羅P,科羅納多·紮科IA,雷戈·馬斯,等。監測早產兒出生後生長:一個範式的變化。兒科。2018;141 (2):e20172467。

  26. 李誌剛,李誌剛,李誌剛。低營養攝入和早期生長對早產兒胰島素抵抗的影響。柳葉刀》。2003;361(9363):1089 - 97。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27. 哪個是早產兒發育的理想目標?密涅瓦兒科。2010;62(3增刊1):77-82。

    中科院PubMed穀歌學者

  28. 趙睿,徐磊,吳明明,黃碩,曹新軍。孕婦孕前體重指數、妊娠體重增加影響出生體重。女性生育。2018;31(1):e20-e5。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29. 龔永華,季春,單劍平。低、適和高出生體重早產兒和足月嬰兒追趕生長的縱向研究。亞太公共衛生雜誌,2015;27(2):NP1421-31。

    文章穀歌學者

  30. Morag I, Stern Levkovitz O, simon - tov M, Frisch M, pinhs - hamiel O, Strauss T.小胎齡早產兒出生後生長缺陷。營養。2018;10(4):476。

  31. Stettler N, Zemel BS, Kumanyika S, Stallings VA.在一項多中心隊列研究中,嬰兒體重增加與兒童超重狀況。兒科。2002;109(2):194 - 9。

    文章穀歌學者

  32. Stettler N, Kumanyika SK, Katz SH, Zemel BS, Stallings VA.一組非洲裔美國人嬰兒期體重快速增加和成年期肥胖。中華臨床醫學雜誌,2003;29(6):344 - 344。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33. Embleton ND, Korada M, Wood CL, Pearce MS, Swamy R, Cheetham TD。早產青少年的追趕生長和代謝結果。《兒童病》,2016;101(11):1026-31。

    文章穀歌學者

  34. Cameron N, Pettifor J, De Wet T, Norris S.嬰兒期體重快速增加與肥胖和兒童骨骼成熟的關係。Obes res 2003;11(3): 457-60。

    文章穀歌學者

  35. Kerkhof GF, Willemsen RH, Leunissen RW, Breukhoven PE, Hokken-Koelega AC.早產兒健康狀況:早年體重快速增加的負麵影響。中國臨床內分泌雜誌,2012;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36. 早期增長加速或追趕增長的長期不利影響。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17;29(3):344 - 344。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37. 陳超,張建文,夏宏偉,張海霞,Betran AP,張磊,等。2015年至2016年中國早產情況。中國衛生雜誌,2019;109(11):1597-604。

    文章穀歌學者

下載參考

確認

作者感謝所有未列入作者名單的閔行區婦幼保健網的護士和技術人員收集數據。

資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81273168)資助。

作者信息

作者及隸屬關係

貢獻

WY和YL構思了這項研究並指導了數據分析。JH和YJ起草了手稿並分析了數據。YiZ和XC參與了數據分析和圖表製作。JuH, YuZ, YingZ收集和控製數據質量。所有作者都參與了論文的寫作,解釋了結果,並最終批準了提交和發表的版本。

相應的作者

對應到Yun李就嚴

道德聲明

倫理批準並同意參與

機構科研部門批準了分析方案。

發表同意書

不適用。

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宣稱他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

額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beplay外围下载施普林格自然對出版的地圖和機構從屬關係中的管轄權主張保持中立。

補充信息

附加文件1。

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平均值±標準差)相比,早產兒生長發育從CA 40周至24個月。

附加文件2。

與早產兒生長速度相關的協變量。

附加文件3。

CA 40周至24個月期間SGA、AGA和LGA嬰兒的體重和長/高z評分(平均值±標準差)。

權利和權限

開放獲取本文遵循知識共享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允許以任何媒介或格式使用、分享、改編、分發和複製,隻要您對原作者和來源給予適當的署名,提供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鏈接,並注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圖像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協議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如果材料未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協議中,並且您的預期使用不被法定法規所允許或超出了允許的使用範圍,您將需要直接獲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如欲查看本牌照的副本,請瀏覽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創作共用公共領域奉獻棄權書(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適用於本條所提供的資料,除非在資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

轉載及權限

關於本文

通過CrossMark驗證貨幣和真實性

引用本文

韓俊,薑勇,黃俊。et al。出生頭兩年早產兒的產後生長:追趕生長伴隨著超重的風險。兒科J醫院47, 66(2021)。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1019-2

下載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發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1019-2

關鍵字

  • 早產
  • 增長
  • 追趕生長
  • 超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