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中生與自傷思想和行為:情緒失調的線索

摘要

背景

青少年的自殺企圖和自殘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它們是全世界殘疾調整壽命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精神疾病和精神住院方麵造成嚴重的長期健康後果,自殺風險顯著增加。最近有幾項研究關注的假設是,青少年可能特別容易出現情緒失調,以及情緒調節問題與自殺和自殘行為之間的關係。

意大利缺乏關於社區一級這些行為流行率的流行病學數據。

我們的研究旨在評估社區青少年中具有代表性的自我傷害思想和行為(SITBs)的流行程度,並檢驗SITBs與情緒和行為特征之間的聯係。

方法

來自意大利東北部弗裏uli Venezia Giulia地區24所高中的1507名11-18歲的學生完成了匿名自我報告問卷。收集的信息包括sitb、社會環境背景和心理資料(Achenbach’s YSR問卷11-18、自殘多維測試和多態度自殺傾向量表)。

結果

總的來說,11.1%的青少年報告了沒有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的自我傷害行為,6.4%的青少年報告了有自殺想法但沒有自殺企圖或自殘行為,1.4%的青少年報告了自殺企圖和真正想過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有自殺念頭、自我傷害行為或自殺企圖後獲得保健服務的情況很少,特別是自殺意念。在YSR中,所有的sitb組在幾乎所有的量表中都報告了高分,其中最明顯的差異是在自我傷害組中,青少年在所有的量表中都報告了顯著的高分,包括內化和外化。在幾乎所有的組中都發現了情緒失調的情況。

結論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青少年人群中SITBs流行率的估計,並證實了進一步研究SITBs與情緒調節障礙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社區研究的自然主義背景似乎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是有用的,它允許處理繁重的和經常被忽視的青少年自殺問題。

背景

青春期是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涉及廣泛的生理和心理領域的變化,包括身體、社交、認知和情感。從本質上說,它包含了從童年到成年的諸多發展變化和基本學習經驗[1].青春期的發育變化包括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變化,特別是涉及認知、情感、社會和動機過程的神經係統的變化。其後果是行為的改變,例如尋求刺激的行為增加,注意力和動機的重新定位,包括同伴、社會評價、地位和威望,以及性和浪漫興趣[12].

從童年到成年的發展軌跡充滿了大量的風險和脆弱性。典型的情緒和生理反應的提升和更大的情緒不穩定性發生在特別暴露於壓力源的時期,如不斷變化的社會動態,與父母的衝突程度更高,以及在成就相關領域的失望和挫折[3.].對情緒前因接觸和感知的增加,以及對這些前因的主觀和生理反應的增強,可能會使有效調節情緒反應的能力喪失。1].

在使用情緒調節策略方麵的發展變化可能有助於增加精神病理的脆弱性[1].有證據表明,青春期與內化和外化症狀的發病率增加有關,從而提出了一些青少年可能特別容易受到情緒失調的影響的假設[4].事實上,青春期的特點是,許多常見精神病理形式(包括嚴重抑鬱症、飲食障礙、藥物使用障礙和一些焦慮症)的發病風險特別高,許多精神障礙的發病中位數年齡落在青春期[1].

最近有幾項研究關注情緒調節問題與自殺和自殘行為之間的關係。今天,自殘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5]:它是全世界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精神疾病和精神病住院方麵造成嚴重的長期健康後果,並使自殺風險顯著增加[6].在過去的45年裏,全世界的自殺率增加了60%,三分之一的國家中,青年是最危險的群體[7使其成為2013年青少年和青年時期第二大死亡原因[8].有趣的是,基於社區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中有多少自我傷害行為是經常發生的,臨床經驗建議從一個維度的角度來解釋它們,而不是與特定的精神疾病診斷相關的問題。

盡管存在國際差異,但許多基於社區的研究結果顯示,約10%的青少年自殘過,其中一些人會聲稱他們的自殘有某種程度的自殺意圖[5].社區中自我傷害的青少年中,隻有大約八分之一被送進醫院,這種行為在社區一級基本上不為人知(至少不為臨床服務所知)[5].

在青少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情緒調節障礙與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之間的關係已被研究,並有報道稱感知的有限情緒調節策略與自殺意念之間的關係[9].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在本研究中追求兩個主要目標:1)探索我們地區(意大利東北部Friuli Venezia Giulia)青少年中自殘思想和行為(SITBs)的流行率和特征,在社區層麵進行調查;2)調查報告SITBs的青少年的情緒、行為特征和感知自尊,尋找情緒調節障礙的跡象。

方法

參與者

根據以下計算,我們計劃招募1500名青少年。我們采用分層抽樣設計,從三種不同類型的高中招募青少年:中學及教師訓練學校(Licei而且Istituti Magistrali), 2。技術及藝術學校(Istituti等而且Istituti d 'Arte), 3。培訓學院(Istituti Professionali).高中是從三個綜合名單中隨機選擇的。每個學校的班級也是隨機選擇的。在每個學校,我們每個年級抽取一個班。意大利的高中有五個年級。所有選定班級的學生都被錄取了。為了保證三個階層中每個階層的代表性,我們基於一項發現自殘發生率為20%的初步研究,計算了每種類型學院的245名學生的樣本量[10],並考慮95%的置信水平(α = 0.05)和5%的誤差幅度。那麼整個樣本量將是735。但是,考慮到設計效果,我們決定至少招募1470名青少年。平均每個班20個學生,我們隨機抽取了15個學校(每類型5個),每個學校5個班。

材料

使用的工具包括為本研究開發的兩份特別問卷(“自殘”和“情境”)和三份標準化問卷(阿肯巴赫YSR問卷11-18、自尊多維度測試、多態度自殺傾向量表)。這些儀器將在下麵詳細說明。

自我傷害的調查問卷

自殘問卷是專門開發的。問卷包括三個主要問題:你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嗎?”,(二)”你有沒有認真想過要結束自己的生命?”,III)”你有沒有故意傷害過自己?”

對於每一個問題,受試者都可以回答"是"或"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接著問其他問題,以收集有關事件細節的信息:事件發生的時間、這種行為或想法的原因以及後果(如果與保健機構有任何接觸,是哪一種,有什麼後果)。

我們根據基於社區的sitb研究文獻中出現的建議製定了問卷。在這一研究領域中,存在許多用於調查此類事件的工具。方法的選擇(驗證量表、改編量表、特設核對表/問卷)可能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時還涉及到語言和文化問題。意大利語在這一領域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許多短語可能用於談論自殺,每一個短語都暗示或提醒著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以不同年齡的方式;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說,“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這些明顯相似的術語可能會有明顯不同的含義。

係統回顧了目前關於青少年中非自殺性自我傷害和故意性自我傷害流行的實證研究[11],強調了一些方法上的問題,例如單項評估的可靠性較以核對表/問卷為基礎的調查的可靠性較低,以及需要指明行為所指的時期。作者建議采用一種黃金標準的評估過程,包括一個單項評估,如果得到肯定的認可,隨後將進行麵試,以確保參與者理解行為,就像研究人員定義行為的自殘性質一樣。在我們的研究中,為了鼓勵青少年的參與,我們選擇了匿名調查的方法。我們試圖使問題的意義和目的盡可能清楚,在管理問卷之前,由研究人員詳細解釋;研究人員出現在教室裏,使青少年有機會要求澄清。

為了確定自殺企圖,我們選擇了“取走自己的生命”這個表達,因為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這是最普遍和可接受的詢問方式,同時,它也足夠具體,可以探索這類事件。我們構思了三個主要問題來區分自殺企圖(問題一)、自殺意念(問題二)和自我傷害行為(問題三)。通過提出不同的問題,並要求受試者針對每個案例詳細說明事件的細節,我們旨在將注意力集中在事件上,並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關於事件的具體問題,我們選擇了開放(自由領域)的回答,旨在避免可能影響應答者的例子列表。

背景調查問卷

通過背景問卷,我們收集了社會環境信息,如父母的正規教育水平和工作狀態,住所大小,學生的學校路徑,出生狀態。

阿肯巴赫(氏)YSR問卷11-18 (YSR)

YSR問卷是一種在臨床和社區研究中經常使用的心理診斷指導工具。

它包括第一部分,與同齡人相比,青少年在學校的社會關係和課外活動方麵認為自己擁有的技能。第二部分調查了情感和行為問題的存在。答案是通過“YSR檔案”來解釋的,該檔案基於一個維度模型,分為八個量表(焦慮/抑鬱、孤僻/抑鬱、軀體抱怨、社會問題、思考問題、注意力問題、違反規則行為、攻擊行為、其他問題),其中一些被分為兩種綜合征:內化和外化。

我們使用意大利語翻譯版的針對11-18歲青少年的青年自我報告(YSR)問卷[12].為了調查情緒失調的存在,我們還通過觀察所謂的“情緒失調譜”(DP)來分析答案。在文獻中,一些研究調查了兒童行為檢查表、青少年自我報告和教師報告表(CBCL、YSR、TRF)上的這種情況,將其定義為焦慮/抑鬱、注意力問題和攻擊行為綜合征得分升高的特征[1314].

參考最近在YSR發表的有關DP的研究報告[15],我們將DP受試者定義為那些在YSR的焦慮/抑鬱、注意力問題和攻擊行為量表上t分≥67的受試者。與其他研究一致的是,我們認為67的界限包括了青少年的邊緣和臨床評分。

多維自尊測驗(TMA)

問卷調查了受試者的自尊水平[16].答案被分組和編碼,以提供標準分數和偏差,這描述了在不同領域的自尊水平,與同齡人的平均水平相比。特別是,這一工具所基於的理論模型定義了自尊的六個維度,確定了六個評估量表:人際關係、環境控製能力、情感、學業成就、家庭生活、身體體驗。

統計分析

根據對“自殘問卷”的回答,估計了自殘和自殺意念和行為的流行程度。通過分別分析這三個問題,可以確定以下幾組:

  • SA(自殺企圖):受試者報告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從未試圖自殘,並否認有嚴重的自殺念頭;

  • SA +矽(自殺企圖+意念):受試者報告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想過自殺,但從未嚐試過自殘;

  • 上海(自殘):報告曾試圖自殘但從未嚐試過或想過要結束自己生命的受試者;

  • SA + SH(自殺企圖+自殘):報告曾傷害自己並試圖結束自己生命的受試者;

  • SI + SH(自殺意念+自殘意念):報告有過自殺念頭和自殘意念的受試者;

  • sa + sh + si(自殺企圖+自殘+自殺意念):那些自稱傷害過自己並試圖結束自己生命的研究對象是真的想這麼做;

  • 如果(自殺意念):報告說他們曾認真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從未嚐試過實施自殘或自殺行為的受試者;

  • 底片SA / SH / SI(自殺企圖/自殘/自殺意念為陰性):沒有自殘或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受試者,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均為陰性。

對於每一組,我們對受試者對其他問卷的回答進行描述性分析。社會人口和環境特征(來自"情境"問卷)、手勢或思維模式、手勢在獲得醫療設施方麵的後果(來自"自我傷害"問卷)、情緒和行為特征(YSR問卷)、自尊(TMA問卷)。

為了驗證所考慮的結果與社會人口統計學和環境變量、情緒和行為特征以及自尊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關聯,我們進行了Fisher精確雙尾檢驗並進行了雙變量泊鬆回歸分析,其中每組都與Neg SA/SH/SI參照組進行了比較。

多變量泊鬆回歸分析。每組(SA + SI, SH, SA + SH, SA + SH, SA + SH + SI, SI)與參照組(考慮“自殘”問卷的回答)進行分析。分析可以確定與所考慮的結果相關的變量。用方差膨脹因子(VIFs)來評估自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唯一顯示某種程度共線性的變量是“生活在破碎的家庭”和“不與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在我們運行的多變量模型中,這兩個變量的VIFs在6.9到7.6之間。考慮到vif從未超過10,我們決定在多元模型中保留這兩個變量。

最後,我們采用分層泊鬆回歸分析,研究有自殘行為和沒有自殘行為的青少年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之間的異質性。

結果

來自意大利東北部弗留裏威尼斯朱利亞地區的24所高中是通過隨機係統選出的。其中三人決定不參加這項研究。21所參與的學校按學校類型均勻分布(高中、技術或藝術學院和專業學校:每種類型7所學校)。每所學校選出五個班級。被邀請參加研究的學生從第一到第五班平均分布,共有1618名學生(圖5)。1).

圖1
圖1

描述如何獲得青少年樣本的流程圖

參與學校的老師通過幾次會議被介紹到項目中,正式解釋了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並詢問他們的粘性。之後,這些青少年在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在課堂上,在研究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匿名回答了問卷。

在同意參加的學生總數(1523人)中,有16人在發放問卷的當天缺席,因此有1507名學生參與了研究。鑒於居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青少年人數為75,134人,年齡介乎11至18歲,其中男性為38,366人,女性為36,798人,因此樣本被認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性樣本(見附表)1對於一般樣品的描述)。

表1一般樣本描述

問卷由研究人員直接發放給學生,解釋了項目的目的和如何完成問卷。

SITBs頻率

數字2總結青少年對自殘問卷的回答。在整個樣本中,大約28%的人至少對三個問題中的一個回答“是”,而3%的人對三個問題都回答“是”(SA + SH + SI組)。約11.1% (SH組)報告有自殘行為,但無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6.4%的人表示有過自殺念頭,但沒有自殺未遂或自殘行為(SI組)。1.4%的人聲稱曾試圖自殺,並真的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SI + SA)。

圖2
圖2

發放“自殘”問卷的答案。報告的每個百分比都是科目總數

自殺企圖,無論是否有自殺意念,在宣稱自殘的青少年中更為頻繁(23% vs 3%;p= 0.000)。然而,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之間的聯係在沒有自殘的青少年中更強(補充表)4).

報告sitb的青少年的社會人口學數據

聲明sitb的青少年的社會人口學特征描述在表中2和補充表1.與“陰性”組的青少年相比,他們在雙變量分析中表現出一些差異:

  • 來自技術學校和專業學校的學生與來自學院的學生相比,更有可能屬於SH組,但來自技術學校的學生比來自學院的學生更不可能屬於SI + SH組。

  • SI組、SA + SI組和SA + SI + SH組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 重複上課、在國外出生和父親失業的情況在SH組中明顯更常見,

  • 在SI + SH組中,出生在國外且不與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更高,

  • 沒有和父母一起生活,生活在一個破碎的家庭,父親失業,這些都與SA + SI + SH組顯著相關。

表2樣本的社會經濟特征描述性分析

報告sitb的青少年獲得保健服務的頻率

在有自殺念頭、自殘行為或自殺企圖後獲得保健服務的情況並不多見,特別是自殺意念(表3.).

表3自殺意圖、自殺念頭或自殘行為後獲得保健服務的情況

報告sitb的青少年的情緒和行為特征

在YSR資料的分析中,我們發現所有的SITBs組在許多量表上得分更高,其中SA + SH、SI + SH和SA + SI + SH組的差異最為明顯,其中青少年在所有量表上都報告了更高的得分,包括內化和外化(圖5)。3.而且4).其他顯著差異詳見表4和補充表2

圖3
圖3

情緒和行為特征,特定尺度的結果。每個組的情緒和行為概況,基於YSR問卷的答案,被代表;報告每個量表的平均分數

圖4
圖4

失調概要(YSR-DP)。報告每組DP受試者的百分比。與陰性組(NegSA/SI/SH)相比,該百分比有顯著差異的組用星號(*)標識。

表4青少年行為和情緒概況(YSR):在問卷每個量表的臨床範圍內得分的受試者百分比

與“陰性”組相比,除SA組和SA + SI組外,所有組中有調節障礙的青少年比例都更高。4).

自尊

TMA問卷調查結果如圖所示。5.SI組,SH組和SA + SI + SH組的青少年在所有方麵都報告了較低的自尊,與“消極”組相比。在SA + SI + SH組中,自尊在情緒性領域特別低。

圖5
圖5

自尊多維度測驗。對於每一組,自尊的不同維度的結果(IR =人際關係;CC =上下文控製能力;Em =易感性;Sc =學業成功;FL =家庭生活;Bo =身體知覺)。在剖麵圖下方,與SA/SI/SH陰性組相比,得分顯著較低的維度以灰色方格突出顯示

多變量泊鬆回歸分析結果

多變量泊鬆回歸分析結果見補充表3.a到g.戒斷/抑鬱、內外化綜合征和女性性別與SI顯著相關,而軀體抱怨呈負相關。外化綜合征,出生在國外,技術學校的學生(與學院派學生相比)與自殘行為相關。女性,思維問題與SA + SI組顯著相關,而注意力問題導致保護。社會問題和內化綜合征與SA + SH組相關。戒斷/抑鬱、思維問題、內外化綜合征、女性、學院派學生與SI + SH組相關。最後,兩種綜合征、思維問題、軀體抱怨和上學園與上專業學校均與SA + SI + SH組顯著相關。

討論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在社區層麵,28%的青少年報告有自殘的想法或行為。其中,11.1%的人有自殘行為,但沒有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6.4%的人有過自殺念頭,但沒有自殺企圖或自殺企圖(SI組);1.4%的人聲稱曾試圖自殺,並真的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SI + SA)。這些比率與文獻報道的比率一致[511,並證實了sitb在青少年中的高度擴散。

自我傷害和自殺行為和想法之間的重疊,也被報告自我傷害的青少年中自殺企圖的高流行率所證實,與眾所周知的sitb的共同發生是一致的,其基礎是非自殺行為和自殺行為之間的複雜關聯。我們發現在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之間,非自殘青少年比自殘青少年的相關性更強;這可以用自我傷害作為一些青少年應對情感困難的一種特殊策略的假說來解釋,而自殺企圖則代表了其他人尋求幫助的行為。事實上,從自殺想法到自殺行動的轉變機製是當前的研究課題,文獻中明確報道了進一步縱向研究的需要[17].

SI組和SA組中女性的患病率與有關青少年自殺行為性別差異的文獻證據一致[18],女性自殺企圖的風險高於男性。非自殺性自傷(NSSI)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很常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男性中與自傷相關的(精神病理、自殺傾向)水平較低,這表明即使報告的損傷相對較少,也需要對男性進行自傷篩查[19].

關於報告sitb的青少年的心理狀況,由於我們的研究是基於匿名問卷,不允許臨床隨訪,我們在得出關於這些青少年中精神病理的擴散和類型的結論時非常謹慎。然而,我們認為情緒調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的發現特別有趣。

sitb目前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20.212223].以前的sitb和自殺行為之間的聯係似乎不受心理健康或環境方麵的影響,這表明以前的sitb可能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因素的自殺行為風險[20.].

我們在所有SITBs組中發現的“總問題”YSR量表的高分表明有問題的情緒或行為特征,在報告自殺企圖和自殘的青少年(SA + SH和SA+ SI + SH組)中達到了最大強度。內化和外化問題的存在表明在情緒和行為調節方麵存在普遍的困難,正如在幾乎所有的sitb組中“調節失調”的高流行率所揭示的那樣。在多變量分析中同時考慮時,心理特征的情感和行為維度的參與(不一定是病態的,但可能會導致功能障礙和高風險行為)似乎比背景特征更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社會人口統計學變量似乎部分失去了相關性。

青春期情緒調節的發展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青少年情緒處理和調節的發展似乎遵循一個非線性軌跡:結構發展並不總是隨時間線性發生,也不總是在大腦區域內一致發生,這意味著在同一個體中,不同的大腦區域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共同實現情緒處理和調節。這可能會產生功能上的後果,特別是在社會情緒處理和行為方麵,至少可以部分解釋人生這一階段情緒波動和冒險行為的增加[2425].

除了青春期情緒調節不穩定的生理條件外,情緒調節失調還會導致無法管理負麵情緒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無法控製這些情緒,也無法對他人為此目的提出的幹預措施做出反應。它可能反映出早期發病的應對厭惡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狀態的能力有限,可能代表著更多慢性損傷的風險[2627].在臨床背景下,情緒調節障礙被認為是邊緣性人格障礙(BPD)的核心缺陷[2829].

情緒失調是非自殺性自傷(NSSI)和自殺行為的常見危險因素[30.31].Kranzler等人通過自述問卷調查和關於自傷行為的半結構化訪談進行了一項社區研究,通過內化症狀和自傷頻率,Kranzler等人發現情緒調節障礙與自殺企圖頻率間接相關,這表明當麵臨壓力或負麵影響時,情緒調節缺陷的個體可能更不能夠容忍這些困難的情緒,更有可能內化他們的痛苦[30.].

關於基於YSR的“調節失調概要”(YSR DP),在一個縱向社區樣本中,Deutz等人最近證明,它很好地描述了以情緒調節失調為核心的精神病理的一般脆弱性,意圖這種脆弱性不作為特定人格障礙(如雙相情感障礙)的標記,而是作為人格病理潛在的廣泛發展前兆[32].

對其他作者來說,失調譜可能反映了精神病理的不穩定和反應性結構,其驅動因素是難以調節強烈但短暫的厭惡狀態[33].

ferara等人在一份意大利非自殺性自傷(NSSI)青少年住院患者樣本中發現了BPD診斷和自傷之間的緊密聯係,並將青少年的情緒失調特征與他們求助於自傷進行自我調節的需求相關聯[34].

在我們的研究中,與SH組(SH, SA + SH, SI + SH, SA + SI + SH)相比,SA組和SA + SI組的失調情況並不顯著頻繁,這一事實可以解釋為,在報告自殺企圖的青少年中,內化問題(焦慮/抑鬱情緒特征的兩極分化)的普遍存在,而在報告自我傷害的青少年中,情緒和行為管理存在更廣泛的困難。

SA組和SA + SI組的結果在自尊方麵也有所不同:與陰性組相比,這些組的青少年在TMA中報告了相當好的自尊,在自尊的任何維度上都沒有顯著差異。文獻普遍認為自卑是內化綜合症的一部分[35].最近一項關於年輕人(12-26歲)低自尊和自殺企圖之間關係的縱向研究的元分析顯示,在青少年/年輕人中,低自尊水平是自殺企圖的一個風險因素[36].在解釋我們的研究結果時,我們必須考慮到,他們是基於一份匿名的自我報告問卷,而不是結構化的臨床評估。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將本研究的自尊結果解讀為青少年自我描述的補充信息,而不是單純的自尊評價。我們想知道,那些聲稱有自殺企圖的青少年表麵上表現出的良好自尊,是否意味著他們在評估自己和區分自己在不同生活領域能力方麵的某種弱點,這是一種內化傾向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的內化綜合征。從同樣的角度來看,有趣的是,SA + SI + SH組在情緒維度的自尊水平最低,這可能是他們在情緒領域無能的另一種表現,同時他們也很好地意識到了這種無能。事實上,青少年自殘的一個常見動機是從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尋找解脫,他們通常是自己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研究的另一項相關發現涉及報告sitb的青少年獲得保健服務的情況。這一結果將證實,這類行為往往隱藏在社區一級,很少出現在醫院或得到醫療照顧。我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沒有身體後果的行為,需要醫療谘詢;這一假設證實了從臨床經驗來看的一個建議,即隻有當行為確實有害時,它才會真正可見。綜合考慮,“是的,我試過了,或者我想過了”和“不,沒有任何後果”的答案可以被翻譯為請求幫助失敗的經曆,表達不當和/或沒有被充分聽到或充分理解。

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由於我們采用的是匿名問卷,無法對心理診斷評估進行隨訪和深化。其次,我們隻收集了在學校出現的青少年的數據,可能遺漏了其他一些數據。我們知道,由於某些組的稀疏性,例如SA組,許多組的分類可能削弱了一些比較。然而,我們決定保留這種細分,目的是加強特設問卷所允許的問題和答案的不同含義。我們認為,這項研究的主要優勢在於它的流行病學相關性,因為我們可以分析該地區的代表性樣本。到目前為止,這是意大利青少年人口中關於sitb的唯一流行病學研究。我們使用成熟的工具來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如YSR和TMA,可能是受匿名性的影響,參與者的參與度很高。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青少年人群中SITBs患病率的估計,並證實了進一步研究SITBs與情緒調節障礙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青少年在學校的日常生活環境中接受采訪,即所謂的“自然主義環境”,他們接受回答與自殘思想和行為有關的問題,宣布想過或曾經想過自殺或自殘,並描述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是。

在何種程度上,sitb和情緒失調的關聯可以代表青春期某個生理階段的短暫加重,或者揭示實際的精神病理風險,這仍然是值得懷疑的,也很難定義。然而,這些問題的大量擴散和眾所周知的自殺風險的增加使警報保持高度,並證實了這一領域的相關性和深化研究的必要性。

社區研究的自然主義背景似乎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是有用的,允許接近繁重的和經常被忽視的青少年自殺問題。

數據和材料的可用性

知情同意不包括與不同合作夥伴共享數據。然而,如果需要,數據將根據我們研究所機構審查委員會批準的研究協議共享。

縮寫

廣告:

吸引到死

艾爾:

吸引力的生活

開始:

兒童行為檢查表

計:

失能調整壽命

DP:

失調概要

桅杆:

Multi-Attitude自殺傾向

Neg SA / SH / SI:

自殺企圖/自殘/自殺意念陰性)

理查德·道金斯:

排斥死刑

RL:

排斥的生活

山:

自殺企圖

SA +我:

自殺企圖+意念

承憲:

自我傷害

如果:

自殺意念

SITBs:

自殘的想法和行為

扶輪基金會:

老師的報告形式

YSR:

青少年自我報告。

參考文獻

  1. McLaughlin KA, Garrad MC, Somerville LH。情感發展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確定青少年精神病理風險來源的組成過程方法。臨床神經科學2015;17:403-10。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 Arain M, Haque M, Johal L, Mathur P, Nel W, Rais A, Sandhu R, Sharma s青少年大腦的成熟。神經精神疾病治療。2013;9:449-61。

    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術搜索

  3. Dahl RE, Allen NB, Wilbrecht L, Suleiman AB.從發展科學的角度看青春期投資的重要性。大自然。2018;554:441-50。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4. 幾何雷諾公司。外化和內化症狀。正確的做法:編輯Levesque RJR。百科全書的青春期。紐約:施普林格;2011.

    穀歌學術搜索

  5. 霍頓K,桑德斯KE,奧康納RC。青少年的自殘和自殺。《柳葉刀》雜誌。2012;379:2373 - 82。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6. Beckman K, Mittendorfer-Rutz E, Lichtenstein P, Larsson H, Almqvist C, Runeson B, Dahlin M.年輕人自我傷害後的精神疾病和自殺:在全國隊列研究中,對入院治療的自我傷害患者的長期隨訪。Psychol醫學。2016;46:3397 - 405。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7. 心理健康:SUPRE的背景。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prevention/suicide/background/en/2020年11月4日訪問。

  8. 全球疾病負擔自我傷害合作者。1990年至2016年全球、區域和國家自殺死亡率負擔: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係統分析。BMJ。2019; 364: l94。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9. 張麗華,張麗華。青少年住院患者情緒調節困難與自殺意念與自殺企圖的關係。精神病學雜誌2019;271:230-8。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0. Battistutta S, Zanus C, Montico M, Cremaschi S, Carrozzi M.青少年自我傷害和自殺企圖的流行病學研究我們的醫生。2011; 14 (1)https://www.medicoebambino.com/?id=RIC1101_10.html2020年11月4日訪問。

  11. 楊誌強,劉誌強,劉誌強,等。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和故意自傷的國際流行病學研究。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治療健康。2012;6:10。https://doi.org/10.1186/1753-2000-6-10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術搜索

  12. Achenbach TM, Rescorla L. asba學齡表格和簡介手冊:多信息提供者評估的綜合係統。伯靈頓:Aseba;2001.

    穀歌學術搜索

  13. Althoff RR, Ayer LA, Rettew DC, Hudziak JJ。使用兒童行為檢查表評估失調兒童: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Psychol評估。2010;22:609-17。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4. Althoff RR, Rettew DC, Ayer LA, Hudziak JJ。兒童行為檢查表的失調特征的交叉告密者一致。精神病學雜誌2010;178:550-5。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5. Dölitzsch C, Kölch M, Fegert JM, Schmeck K, Schmid M.兒童行為檢查表-調節失調譜和青少年自我報告-調節失調譜識別高危兒童和青少年嚴重精神病理及其相關問題的能力。《情感失調》2016;205:327-34。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6. 歐洲蕨英航。多維自我概念量表。奧斯汀:血管暢通;1992.(傳統的。它。多維戴爾自動機的數值測試。特蘭托:埃裏克森,1993 - 2003)

    穀歌學術搜索

  17. Glenn CR, Lanzillo EC, Esposito EC, Santee AC, Nock MK, Auerbach RP。檢查門診和住院青少年自殺和非自殺自傷思想和行為的過程。異常兒童心理雜誌。2017;45(5):971-83。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8. Victor SE, Muehlenkamp JJ, Hayes NA, Lengel GJ, Styer DM, Washburn JJ。非自殺性自傷的性別差異特征:來自青少年和成人的大量臨床樣本的證據。壓縮機精神病學。2018;82:53-60。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19. Miranda-Mendizabal A, Castellví P, Parés-Badell O, Alayo I, Almenara J, Alonso I, Blasco MJ, Cebrià A, Gabilondo A, Gili M, Lagares C, Piqueras JA, Rodríguez-Jiménez T, Rodríguez-Marín J, Roca M, Soto-Sanz V, Vilagut G, Alonso J青少年和青年自殺行為的性別差異:縱向研究的係統回顧和meta分析。國際公共衛生雜誌,2019;64(2):265-83。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0. Castellví P, Lucas-Romero E, Miranda-Mendizábal A, Parés-Badell O, Almenara J, Alonso I, Blasco MJ, Cebrià A, Gabilondo A, Gili M, Lagares C, Piqueras JA, Roca M, Rodríguez-Marín J, Rodríguez-Jimenez T, Soto-Sanz V, Alonso J.青少年和青年自我傷害思想和行為與自殺行為之間的縱向關聯:一項係統回顧和meta分析。J Affect Disord. 2017; 215:37-48。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1. Ribeiro JD, Franklin JC, Fox KR, Bentley KH, Kleiman EM, Chang BP, Nock MK.自傷思想和行為是未來自殺意念、自殺企圖和死亡的風險因素:縱向研究的meta分析。Psychol醫學。2016;46:225-36。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2. Brown RC, Plener PL.青春期的非自殺性自我傷害。Curr Psychiatry rep 2017;19:20。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3. Ohlis A, Bjureberg J, Lichtenstein P, D 'Onofrio BM, Fruzzetti A, Cederlöf M, Hellner C.男孩和女孩自殘自殺風險和其他結果的比較。歐洲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2020;29:1741-6。

  24. 科爾PM,馬丁SE,丹尼斯TA。情感調節作為一種科學建構:兒童發展研究的方法論挑戰與方向。孩子Dev。2004;75:317-33。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5. 湯普森RA。情緒調節:一個尋找定義的主題。《兒童發展與社會》1994;59:25-52。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6. Beauchaine TP, Klein DN, Crowell SE, Derbidge C, Gatzke-Kopp L.人格障礙發展中的多重終結性:反社會和邊界特征的交互模型biology×sex×environment。Dev Psychopathol。2009;1:735 - 70。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7. 從業者綜述:青少年邊緣性人格障礙——近期概念化、幹預和對臨床實踐的影響。中華兒童精神病學雜誌2015;56:1266-88。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8. 情緒失調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特征。J Pers Disord. 2009; 23:20-8。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29. 邊緣性人格障礙和情緒調節障礙。Dev Psychopathol。2019;31:1143-56。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0. 情緒失調、內化症狀與自我傷害和自殺行為: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死釘。2016;40:358 - 66。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1. Wolff JC, Thompson E, Thomas SA, Nesi J, Bettis AH, Ransford B, Scopelliti K, Frazier EA, Liu r .情緒調節障礙與非自殺性自傷:一項係統綜述與meta分析。精神病學歐元。2019;59:25-36。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2. Deutz MHF, Geeraerts SB, Belsky J, dekoviic M, van Baar AL, Prinzie P, Patalay P.縱向社區樣本的一般精神病理和調節失調概況:穩定性、前因和結果兒童精神病學發展。2020;51:14 14 - 26。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3. Berona J, Horwitz AG, Czyz EK, King CA.急性自殺青少年的精神病理特征:與出院後自殺企圖和再住院的關係。《情感失調》2017;209:97-104。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4. 青少年住院患者的非自殺性自傷:人格特征和對死亡的態度。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2012;6:12。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5. guedia - tekari A, Missaoui S, Kalai W, Gaddour N, Gaha L.突尼斯青少年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患病率和相關因素。Pan Afr Med J. 2019;34:105。

    文章穀歌學術搜索

  36. Soto-Sanz V, Piqueras JA, Rodríguez-Marín J, Pérez-Vázquez T, Rodríguez-Jiménez T, Castellví P, Miranda-Mendizábal A, Parés-Badell O, Almenara J, Blanco MJ, Cebriá A, Gabilondo A, Gili M, Roca M, Lagares C, Alonso J.青少年自尊與自殺行為:縱向研究的meta分析。Psicothema。2019;31(3):246 - 54。

    PubMed穀歌學術搜索

下載參考

確認

我們感謝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參與,讓他們能夠收集數據和自然研究經驗。

代碼的可用性

附加說明

資金

該研究由當前研究的機構資助(研究代碼RC20/08)。

作者信息

作者和聯係

作者

貢獻

CZ, SB和RA在MC的監督下製定了研究概念。所有作者都為研究設計做出了貢獻。MM和LM進行了數據分析。CZ, LM和SB起草並最終確定了手稿,RA, MC, LR, MM提供了關鍵的修訂。所有作者閱讀並批準了最終稿件。

相應的作者

對應到洛倫佐Monasta

道德聲明

倫理批準和同意參與

該研究得到了意大利裏雅斯特Burlo Garofolo婦幼保健研究所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準。

參與本研究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導師簽署了一份知情同意書。

同意出版

獲得收集數據的家長或導師簽署的知情同意書將被匿名化,並用於研究目的,其中包括在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上發表結果。

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之間沒有任何衝突或利益衝突需要披露。

額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beplay外围下载施普林格自然對出版的地圖和機構附屬的管轄權要求保持中立。

補充信息

權利和權限

開放獲取本文遵循創作共用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或格式中使用、分享、改編、分發和複製,隻要您給予原作者和來源適當的署名,提供創作共用許可協議的鏈接,並說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圖片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如果材料不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中,並且您的預期用途不被法律法規允許或超出了允許的用途,您將需要直接從版權所有者那裏獲得許可。欲查看此許可證的副本,請訪問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創作共用公共領域奉獻放棄書(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適用於本文提供的數據,除非在數據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

再版和權限

關於這篇文章

通過CrossMark驗證貨幣和真實性

引用這篇文章

C.紮努斯,S.巴蒂斯蒂塔,R.阿利韋爾蒂。et al。高中生與自傷思想和行為:情緒失調的線索。斜體字J Pediatr4714(2021)。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0958-0

下載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發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0958-0

關鍵字

  • 自殺
  • 自殘
  • 有自傷
  • 情感失調
  • 青春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