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意大利南部Covid-19疫情急性期青少年情緒症狀及其相關因素

摘要

背景

多項研究表明,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情緒症狀有所增加。對年輕人的了解較少。

方法

我們在最嚴格的隔離期間調查了意大利青少年樣本,並評估了社會人口統計學和心理因素對當前情緒症狀的影響。326名青少年(年齡14-19歲)參加了一項基於網絡的調查。我們收集了一些社會人口統計學和心理變量(總結為三個指標:環境背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對感染的擔憂)和精神病理症狀(以前的精神病理狀態、當前的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數據。

結果

描述性分析表明,青少年在非常不同的條件下經曆過隔離;他們分別報告了47.5%和14.1%的焦慮和抑鬱症狀。回歸分析表明,先前的精神病理狀態和對感染的擔憂與焦慮有關,女性性別、先前的精神病理狀態(由生活方式的改變調節)、更糟糕的環境背景與抑鬱有關。

結論

這項研究表明,麵對COVID-19大流行及其相關安全措施,青少年表現出相關的情緒症狀,因此應該對其進行監測、評估和支持。

背景

自2020年3月以來,意大利一直麵臨新冠肺炎疫情,時間比中國晚,略早於世界其他國家。意大利政府頒布了嚴格的隔離措施,試圖減少傳染。對個人和親屬感染的恐懼,以及對身體健康的擔憂,促使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和隔離。由此產生的經濟困難帶來了大量令人極為苦惱的因素[1].例如,眾所周知,隔離本身可能產生消極的心理影響,包括創傷後應激症狀、困惑和憤怒[2].自殺和其他危險行為可能會增加[13.].最近的一項綜述顯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精神症狀患病率很高,並指出我們仍然不知道長期後果[4].專家之間有一個明確的共識,即應評估大流行爆發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並解決心理健康問題[15].對於衛生工作者、精神病人和青年等脆弱群體而言,尤其如此[126].我們在這裏重點討論後者。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可能麵臨更大程度的壓力源,如對感染的恐懼、沮喪和無聊、信息不足、缺乏與同學、朋友和老師的麵對麵接觸、在家裏缺乏個人空間以及家庭經濟損失[7].導致精神障礙的途徑通常是不良事件和創傷。因此,有必要實證研究大流行疫情(如COVID-19)的精神病理學影響,以及相關安全措施(如社交距離和隔離)的後果。事實上,這將允許規劃可能的幹預措施,以防止在未來發生大流行病時產生消極的心理後果。在最近一項針對中國青少年的研究中,Zhou等人。8]顯示,在COVID-19疫情期間,抑鬱症狀、焦慮症狀和抑鬱與焦慮混合症狀的患病率分別為43.7、37.4%和31.3%,遠高於COVID-19疫情前中國通常報道的估計數。另一項不局限於青少年,也包括年輕人的研究報告稱,近40%的年輕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9].在意大利,一項針對成年人的研究報告稱,那些遭受高度或非常高度痛苦的人非常普遍,女性更容易受到影響[10].另一項針對成年人的研究報告稱,約38%的人表現出輕度至重度的心理困擾可能性,其中循環抑鬱、焦慮和抑鬱氣質是危險因素[11].在這裏,我們旨在通過提供更多與青少年相關的證據,並通過上下文和徹底評估可能與情緒症狀(狀態焦慮和抑鬱症狀)升高有關的環境和心理因素,來擴展這些發現。我們在2020年4月25日至5月13日期間收集了數據,這嚴格符合意大利政府實施的最高級別社會限製(全麵封鎖;也參見[12),以便了解最嚴格的隔離措施和最大程度暴露於大流行爆發的假定心理影響。我們假設與之前報道的結果相比,這一時期情緒症狀的患病率更高。此外,根據以往的研究[1314],我們假設,以前的精神病理的總體傾向,不利的環境,如不舒服和“不相關”的隔離生活環境,以及急性心理變化,如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對COVID-19的更高擔憂,可能是與情緒症狀相關的因素。

方法

參與者

參加者的招募是通過學校開始的。學校的選擇是基於它們與研究團隊之間以前的接觸、它們以前在流行病學調查方麵的經驗、它們已知的對精神衛生研究的遵守程度以及它們在組織和加速傳播調查方麵的可用性。在聯係的四所學校中,有三所同意參與;它們被安置在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地區的那不勒斯大都會區;它們都是專業機構,在意大利文化上,男性和中低收入家庭更常去。

在數據收集之前,參與者的父母和每個青少年都有機會仔細閱讀學校提供的關於研究的信息表,並向教師和研究人員提出任何問題;然後,家長和年輕人被要求通過在線知情同意書同意參與這項研究。共有472名受試者響應了學校的邀請。其中412人(87.3%)同意這項研究,326人(79.1%)完成了整個調查並被納入分析。我們提供了來自最終樣本的數據,包括247名男性(75.8%,年齡14-19歲,年齡= 15.8歲,SD= 1.3),女性79人(24.2%,年齡14-19歲,年齡= 16.0,SD= 1.4),不包括那些沒有填寫整個調查的人。男性和女性在年齡上沒有差異,t(324) = 1.20,p= 231。我們缺乏那些不同意的人的數據。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醫學協會倫理委員會的批準Antonio Cardarelli - A.O.R.N. Santobono-Pausilipon“那不勒斯醫院(意大利)。

程序

該研究於2020年4月25日至5月13日期間通過Qualtrics在線調查平台進行。在此期間,學校向學生分發了提供調查的在線平台的鏈接。這裏描述的數據是橫斷麵收集的數據。整個研究預計將在6個月內進行縱向研究,數據收集將包括縱向結果。為此,每個參與者都被分配了一個匿名的字母數字代碼,允許研究人員將答案與後續數據收集聯係起來。

關於本文提供的橫斷麵數據,調查包括兩個部分:(a)專門設計的社會人口調查問卷(SQ),調查參與者的生活環境和隔離條件、日常生活習慣和對COVID-19的擔憂(見補充文件);(b)包括心理健康標準化測量的部分: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情緒和感受問卷-簡寫表(MFQ-SF)和力量和困難問卷(SDQ)。

措施

社會人口學問卷

進行了一份社會人口調查問卷,詢問性別、年齡、住所的特征(即房間數量、私人房間的存在、開放空間、網絡連接的可用性等)、與隔離有關的日常生活習慣的變化(例如,睡眠、飲食等),以及對COVID-19的擔憂(例如,害怕自己和親屬可能感染)。它的創建是為了捕捉廣泛的環境和心理領域,基於探索短期和長期精神病理學的保護和風險因素的目的,就像其他小組所做的一樣[14].特別是與生活空間特征及其潛在舒適度、可用的技術設備、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與感染有關的自我或親屬的擔憂有關的問題。這些都是心理困擾和不適應的潛在來源,可能會影響隔離期間的生活方式[1314].本節收集的答案被用來創建三個指標,用於衡量隔離期間參與者的生活環境和心理變化,並研究這些指標與假定的大流行精神病理效應的關係:具體而言,(1)環境環境(EC),是一個總結與參與者生活空間及其潛在舒適度相關的反應的指標;這項測試得分越高,表明參與者家中可用空間越大,空間開放、可訪問,有良好、快速的網絡連接,以及良好的上網設備;(2)生活方式變化(CL),是一項反映被試日常生活方式習慣變化的指標;這一指標得分越高,表明進食和睡眠習慣的質量和數量變化越大;(3)對感染的擔憂(WI),是受試者對自己及近親屬感染COVID-19的擔憂反應的一項指標;這項測試的得分越高,表明參與者越擔心,並傾向於收集有關傳染的信息。

狀態-特質焦慮量表

意大利版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表格Y) [1516是一種常用的焦慮測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特性。STAI表格Y有40個項目,20個項目用於測量狀態焦慮(S-A), 20個項目用於測量特質焦慮(T-A)。S-A量表的項目評估當前感覺的強度(“此刻”),分為4分製:1 =“完全沒有”,2 =“有點”,3 =“一般”,4 =“非常”。T-A量表的項目評估“一般”感覺的頻率,分為4分製:1“幾乎從不”,2 =“有時”,3 =“經常”,4 =“幾乎總是”。在這兩種量表中,得分越高分別表示焦慮、狀態或特質越強。在本論文中,隻有S-A被作為當前焦慮症狀的衡量標準。觀察到Cronbach的alpha值為。912。40的值可以被認為是預測焦慮症狀的臨床閾值(截止值),區分三個嚴重程度:輕度(40至50)、中度(51至60)和嚴重(得分大於61)[17].

情緒與感受問卷-簡表(MFQ-SF)

情緒及感受問卷兒童自我報告簡寫[1819]被用來評估當前的抑鬱症狀。MFQ-SF包括13個項目,涵蓋過去2周的抑鬱症狀。它是一種廣泛用於青少年一般人群抑鬱症狀篩查的工具,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特性。在本研究中,雙語心理學家將原始的13項MFQ-SF翻譯成意大利語,然後由兩名獨立的翻譯人員反向翻譯,以驗證翻譯後的量表與原始量表的等效性[20.].在量表上進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證實了量表的單維結構;前三個因素的特征值(及被解釋方差百分比)分別為5.76(44.3%)、1.19(9.2%)和0.96(7.4%)。為了本研究的目的,計算了總分。分數越高,抑鬱程度越高。在這項研究中,Cronbach的alpha值為。887。Angold和同事指出,在量表的簡短版本中,12的值可以被認為是預測抑鬱症狀的臨床閾值(截止值)[18].

力量與困難問卷(SDQ)

優勢與困難問卷(SDQ)的意大利自述版[21,以評估一般的精神病理學。SDQ包括25個條目,涉及5個領域:(1)情緒症狀(5個條目),(2)行為問題(5個條目),(3)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問題(5個條目),(4)同伴問題(5個條目),以及(5)親社會行為(5個條目)。單項評分采用3分製,0 =“不正確”;1 =“大致正確”;2 =“當然正確”,每個子量表的得分範圍為0-10。自我報告版SDQ的心理測量特性在各個研究中通常是可以接受的[22].為了本研究的目的,我們使用總分(不包括親社會行為量表)作為過去6個月一般精神病理學的衡量標準。得分越高,精神病理症狀越嚴重。在這項研究中,Cronbach的alpha值為。738。建議將總分分為四個等級:“接近平均”(0至14分)、“略高”(15至17分)、“高”(18至19分)及“非常高”(20至40分)[23].

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首先用於描述與隔離期間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改變和對COVID-19的擔憂、狀態焦慮(STAI S-A)、抑鬱症狀(MFQ-SF)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狀(SDQ)相關的人口統計學和數據。報告了響應的頻率分布和/或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然後,分析了對三個考慮領域(環境背景(EC)、生活方式改變(CL)和對感染的擔憂(WI))中的每個項目的響應,以提取一個有用的指標來總結各部分的幾個問題。一旦提取,三項指標與情緒症狀之間的關係控製以前一般精神病理狀態進行了調查。為此,分別對狀態焦慮評分(STAI S-A)和抑鬱評分(MFQ-SF)進行分層多元回歸分析。在這兩個模型中,在第一步中,性別(虛擬編碼:男性= 1,女性= 0)和年齡(z-score)作為控製變量,第二步以SDQ得分(z-score)為自變量,第三步以三個指標(z-scores)為自變量,最後第四步考慮雙向交互作用,檢驗三個壓力指標對SDQ與所考慮因變量關係的調節作用。

結果

Socio-demographic節

環境背景(EC)

對議定書本節收集的答複的分析表明,關於居住地點(第1項),73.6%的參與者在有四個或四個以上房間(不包括浴室和壁櫥)的住所中經曆過隔離,= 4.3,SD= 1.3)。大多數青少年沒有自己的房間(第2項),但與兄弟姐妹共享自己的房間(53.4%),而32.5%的青少年有自己的房間學習和睡覺。至於開放空間(第3項),3.7%的住宅內(隻有窗戶)或共管公寓內沒有戶外空間,5%的共管公寓內隻有室外空間(庭院或綠地),46.3%有陽台,45.1%有露台或花園。關於上網的可能性(第4項),數據顯示3.1%沒有上網,9.5%使用手機上網或限時上網,3.1%使用Wi-Fi上網但限時上網,58.6%使用無限時間Wi-Fi上網,25.8%使用快速無限時間Wi-Fi上網。至於可接駁互聯網的設備(第5項),數據顯示33.7%的受訪者隻擁有流動電話,3.1%擁有平板電腦,36.2%擁有共用個人電腦,27.0%擁有專用個人電腦。為了獲得環境背景的單一測量(變量命名為EC),該部分的五個項目中的每一個都被記錄為三個舒適級別(低、中、高),並通過提取一個單一成分並計算因子得分進行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單維解解釋了30.7%的方差,每個項目顯示飽和> .497。該指數得分越高,表示封鎖期間的生活環境越好。

生活方式的改變(CL)

對該方案這一部分收集的回答的分析表明,在隔離期間,飲食習慣和睡眠-覺醒節奏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飲食習慣方麵,數據顯示82%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從數量的角度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第1項,54.0%“一點”,28.2%“很多”)。57.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質的角度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第2項,42.9%的受訪者表示“一點點”,15.0%的受訪者表示“很多”)。68.4%的人表示改變過營養次數(時數和頻率)(第3項,43.2%的人“很少”,25.2%的人“很多”)。在分析生物節律和睡眠質量的變化時,出現了更普遍的變化。事實上,65.0%的青少年聲稱他們改變了“很多”睡眠-覺醒節奏(第4項),29.4%的人說“一點”,隻有5.5%的人說“一點都沒有”。關於睡眠質量(第5項),40.5%的青少年表示他們“非常”改善了睡眠質量,37.7%的青少年表示“一點”改善了睡眠質量,隻有21.8%的青少年表示“完全沒有”改善。為了獲得生活方式變化的單一衡量指標(變量名為CL),通過提取一個單一成分並計算因子得分,對本節的五個項目進行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單維解解釋了44.2%的方差,每個項目顯示飽和> .594。該指數得分越高,表示封鎖期間生活方式的變化越大。

擔心感染(WI)

對議定書這一部分收集的答複的分析表明,在隔離期間,青少年更擔心他們的家人被感染(項目1),= 7.2,SD= 3.1,比他們擔心自己(第2項),= 4.3,SD= 3.6;這兩個分數之間的比較意義重大,t(325) = 14.71,p<措施。特別是,38.0%的人表示不擔心自己感染病毒,而隻有10%的人表示不擔心家庭成員感染病毒。在後一種情況下,31%的人表示最大程度的關注,即“10”。最後,關於花在閱讀或聽傳染病相關信息上的時間(第3項),大多數青少年(50%)報告花了大約1小時,13.2%花了兩個小時或兩個小時以上,而12.9%根本不知道。為了獲得對感染的擔憂(變量名為WI)的單一測量,通過提取一個單一成分並計算因子得分,對部分的三個項目進行了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單維解解釋了53.1%的方差,每個項目顯示飽和> .589。該指數得分越高,表示對封鎖期間感染的擔憂程度越高。

精神病理學部分

狀態焦慮

新冠肺炎期間的狀態焦慮症狀評估顯示,青少年的平均得分為41.6 (SD= 10.8);考慮到40分作為臨床相關症狀的預測指標[17],數據顯示47.5%的樣本超過了它;其中“輕度焦慮”占27.0%,“中度焦慮”占14.1%,“重度焦慮”占6.4。觀察到顯著的性別差異,t(324) = 5.74,p<。001,女性比男性表現出更高的狀態焦慮(S-A)(見表1).

表1主要變量作為性別函數的描述性統計

抑鬱症

對新冠肺炎期間抑鬱症狀的評估顯示,青少年的平均得分為6.5 (SD= 5.6);考慮到12個臨界值可預測臨床相關症狀[18],數據顯示有14.1%的樣本超標。觀察到顯著的性別差異,t(324) = 6.89,p<。001,女性比男性表現出更高的抑鬱症(MFQ-SF)(見表1).

一般精神病理學

6個月(即大流行開始之前)對一般精神病理學症狀存在情況的評估表明,青少年的平均總分為11.4 (SD= 5.9);考慮到14分的分值,數據顯示26.7%的樣本超過了這個分值;其中,“略高”的占9.2%,“高”的占6.1%,“非常高”的占11.3%。觀察到顯著的性別差異,t(324) = 5.80,p<。001,女性比男性表現出更多症狀(SDQ)(見表)1).

提取的指標(EC、CL、WI)與情緒症狀的關係

層次回歸分析數據見表2。結果顯示,兩個考慮的因變量的影響模式相似。關於狀態焦慮,數據顯示,除了控製變量(性別和年齡)之外,一般精神病理症狀(SDQ)與焦慮得分獨特相關,R2diff= .294,p<措施。正如預期的那樣,當這三個指標進入模型時,模型擬合度增加,R2diff= .019,p=。017,而最後一步不表現出顯著的雙向交互作用。最終模型的參數顯示,一般精神病理症狀(SDQ),β= .556,p<。001和擔心感染(WI),β= .110,p=。013個都是唯一獨立的焦慮預測因子,R2= .425,p<措施。沒有觀察到其他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在模型中的其他變量中,COVID-19之前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狀和對感染的擔憂越高,隔離期間的狀態焦慮就越高。

表2回歸分析結果(最終模型)探討假設解釋變量對情緒症狀的影響

關於抑鬱症,數據顯示,除了控製變量(性別和年齡)之外,一般精神病理症狀(SDQ)與抑鬱症得分之間存在獨特的關聯,R2diff= .390,p<措施。正如預期的那樣,當將三個應力指標輸入模型時,模型擬合度增加,R2diff= .020,p=。003,而在該模型中,最後一步也顯示了指標與一般精神病理之間的顯著雙向交互作用,R2diff= 0。p<措施。最終模型的參數揭示了性別,β=−.103,p=。012,一般精神病理症狀(SDQ)β= .625,p<。001,環境背景(EC),β=−.106,p=。005,生活方式的改變(CL),β= .108,p=。006個都是抑鬱症的獨特獨立預測因子,R2= .569,p<。001,生活方式的改變量(CL)調節了一般精神病理和抑鬱評分之間的關係(見圖。1).未觀察到其他雙向相互作用效應。即,除模型中的其他變量外,女性的抑鬱水平高於男性,COVID-19前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狀越多,隔離期間的抑鬱水平越高;生活環境越好抑鬱症狀越低,生活方式改變程度越高抑鬱症狀越多;最後,一般精神病理和生活方式改變的結合增加了抑鬱症狀。事實上,那些報告已經改變了生活習慣的人與那些報告生活習慣改變了一點點或根本沒有改變的人相比,一般精神病理學和抑鬱症之間的關係更強。

圖1
圖1

CL指數對SDQ和MFQ-SF之間關聯的調節作用示例。為了描繪圖,模型的其他考慮變量(Male, Age, EC和WI)固定為零值

討論

我們在此評估了意大利COVID-19大流行嚴格隔離期間青少年的情緒症狀及其相關因素。我們發現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患病率分別占樣本的47.5%和14.1%。這些估計數顯然超過了以前在意大利報告的估計數,這些估計數是在沒有任何大流行的情況下通過以前的兩次流行病學研究評估的;事實上,Frigerio等人。24]發現內化障礙的患病率為6.5%,Gritti等人[25]發現內在症狀的患病率(在臨床範圍內)為10.5%。與在中國隔離期間進行的其他研究相比,估計值更接近,盡管存在一些顯著差異。關於焦慮,Zhou等人。8)的比例非常相似(43.7%),而在抑鬱症方麵,他們的比例更高(37.4%)。文化因素或測量儀器和/或樣本量的差異可能導致這種差異。與一般人群的研究相比,使用Xiong等報道的參考估計。[4]他們總結了最可靠的數據(使用那些經過更好評估的研究報告的數據,例如那些具有最具代表性的樣本),以及最近對意大利普通成年人的大型調查[26],我們在焦慮和抑鬱方麵的得分較高(在他們的回顧中,焦慮症狀為6.3至18.7%,抑鬱症狀為14.6%至32.8% [4];同樣,Fiorillo報告了12.4%的抑鬱症狀和17.6%的焦慮症狀[26])。在全球範圍內,我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在突發衛生事件期間,青少年對心理和精神護理的需求增加了;更具體地說,雖然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重複,但青少年是一個脆弱的群體,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現焦慮症狀的概念得到了證實。減輕心理負擔應成為政策製定者和衛生組織者的優先事項。

我們將調查擴展到與情緒症狀相關的因素。我們希望盡可能地包容,提取一些理論上可能與焦慮和抑鬱有關的經驗因素。13以及用標準化測量(SDQ)評估以前的精神病理狀況。我們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更普遍的精神病理症狀和對感染的更高擔憂預示著更高的焦慮;而女性,更普遍的精神病理症狀,更糟糕的環境隔離背景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由精神病理症狀調節)預測抑鬱症的加重。因此,我們證實,在大流行期間,先前患有精神病理症狀的受試者更容易出現情緒症狀的增加[26];更深入地說,對感染(自己和親屬的感染)的擔憂與焦慮症狀有關,而生活在不利環境中並經曆了生活習慣改變的受試者,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強調這些特征對於指導更密集和更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戰略針對正確的目標似乎很重要。社會、社會經濟和保健支助應首先針對符合這些特征的人。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些應該強調的局限性。首先,樣本相對較小,偏向男性,我們缺乏嚴格的流行病學抽樣方法。這是因為我們希望在大流行暴發的急性階段和檢疫最嚴格的時候收集足夠的樣本量的數據,因此可用的時間窗口很短,無法更廣泛地傳播在線調查。該研究缺乏對學校進行適當的流行病學抽樣。接受參加這項研究的都是專業機構,如前所述,在我們區域,這些機構大多代表低-中等社會經濟條件,男性比例較高。這反映在我們的樣本中女性數量較少,缺乏關於社會經濟地位的客觀數據;因此,無法得出關於性別差異的確切結論,對一般人口的概括性也有限。我們的社會人口調查問卷旨在總結生活環境的數據,而不是總體的社會經濟地位,這可能對應,也可能不對應。其他研究需要交叉評估這兩個因素,以描繪出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對大流行相關精神病理學的影響的最佳圖景。此外,由於所有數據都是自我報告,並依賴於在線調查,我們的研究可能存在社會可取性偏差或其他抽樣偏差。 Ideally, multi informant surveys and/or cross check with personal assess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to gather data less prone to such bias, but this was impossible during a quarantine period. Of course, our study is cross sectional in nature and thus conclusion on causality should be confirmed with longitudinal ones.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we focused our study on internalizing symptoms, but it is likely that externalizing ones increase as well; future studies should assess both and their interplay.

盡管有這些相關的限製,盡管需要複製和擴展,但我們可以提供有用的數據,以便更好的服務組織和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決策。在COVID-19造成的衛生緊急情況期間,需要盡一切努力支持和保護青少年;與"正常"時期相比,情緒症狀嚴重得多,必須監測、評估和發現;那些以前有精神病理症狀的人更脆弱,需要社會和健康支持。

數據和材料的可用性

本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數據集可根據合理要求從通訊作者處獲得。

縮寫

平方:

社會人口調查問卷

汙漬:

狀態-特質焦慮量表

MFQ-SF:

情緒與感受問卷——簡寫形式

SDQ:

優勢與困難問卷

電子商務:

環境背景下

膚色線:

生活方式的改變

WI:

擔心感染

參考文獻

  1. Holmes EA, O'Connor RC, Perry VH, Tracey I, Wessely S, Arseneault L,等。針對COVID-19大流行的多學科研究重點:呼籲精神衛生科學采取行動。《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2020;7(6):547-60。https://doi.org/10.1016/s2215 - 0366 (20) 30168 - 1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 Brooks SK, Webster RK, Smith LE, Woodland L, Wessely S, Greenberg N,等。隔離的心理影響以及如何減少這種影響:快速審查證據。柳葉刀》。2020;395(10227):912 - 20。https://doi.org/10.1016/s0140 - 6736 (20) 30460 - 8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3. 葉培生,張YT,周鴻輝,羅耀威。2010.傳染病爆發的影響:嚴重急性呼吸係統綜合症(沙士)與香港長者自殺個案。危機。2010;31(2):86 - 92。https://doi.org/10.1027/0227-5910/a000015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4. 熊娟,李麗娟,劉麗梅,王誌強,等。COVID-19大流行對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響:係統綜述《情感失調》,2020;277:55-64。https://doi.org/10.1016/j.jad.2020.08.001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 Gritti A, Salvati T, Russo K, Catone G. COVID-19大流行: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注意到。JPSJournal。2020;4(1): 63-77 [citato 2020年11月16日]。可以在:https://jpsjournal.org/new/ojs/index.php/JPS/article/view/70

    穀歌學者

  6. 李國強,李國強,李國強,等。在意大利COVID-19爆發和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隔離期間,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困擾。精神醫學,2020:1-3。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0001841

  7. 王剛,張穎,趙娟,張娟,薑峰。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庭禁閉對兒童的影響。柳葉刀》。2020;395(10228):945 - 7。https://doi.org/10.1016/s0140 - 6736 (20) 30547 - x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8. 周世傑,張樂林,王麗麗,郭誌春,王建強,陳建昌,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患病率及社會人口學相關性分析歐洲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2020;29(6):749-58。https://doi.org/10.1007/s00787-020-01541-4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9. 梁亮,任宏,曹睿,胡勇,秦忠,李超,等。COVID-19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精神病學Q. 2020;91(3): 841-52。https://doi.org/10.1007/s11126-020-09744-3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0. 馬紮C, Ricci E, Biondi S, Colasanti M, Ferracuti S, Napoli C,等。COVID-19大流行期間意大利人心理困擾的全國調查:即時心理反應和相關因素。國際環境與公共衛生雜誌,2020;17(9):e3165。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093165

    中科院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11. Moccia L, Janiri D, Pepe M, Dattoli L, Molinaro M, de Martin V,等。情感氣質、依戀類型和COVID-19爆發的心理影響:一份關於意大利普通人群的早期報告。《腦行為學》,2020;87:75-9。https://doi.org/10.1016/j.bbi.2020.04.048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2. 張誌剛,張誌剛,張誌剛,等。PediaVirus聊天熱線:共同抗擊COVID-19[於2020年7月20日在線發布]。Arch Dis Child. 2020;archdischild - 2020 - 319551。https://doi.org/10.1136/archdischild-2020-319551

  13. Singh S, Roy D, Sinha K, Parveen S, Sharma G, Joshi G.《COVID-19和封鎖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敘述性回顧與建議》精神病學2020號決議;293:113429。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429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4. Nikolaidis A, Paksarian D, Alexander L,等。冠狀病毒健康和影響調查(CRISIS)揭示了大西洋各地與大流行相關的情緒狀態的可重複相關性。MedRxiv。2020.https://doi.org/10.1101/2020.08.24.20181123

  15. 裴德華,李誌強,陳誌強。狀態-特質焦慮量表。佛羅倫薩:Organizzazioni Speciali;1989.

    穀歌學者

  16. 斯皮爾伯格CD,戈薩奇RL,盧申R,瓦格PR,雅各布斯GA。狀態-特質焦慮量表手冊。帕洛阿爾托:谘詢心理學家出版社;1983.

    穀歌學者

  17. Barisone MG, Lerda S, Ansaldi S, De Vincenzo E, Angelini G.精神病理學和癲癇:癲癇診斷和護理中心的臨床經驗。《精神病學雜誌》2004;10:3。

    穀歌學者

  18. Angold A, Costello EJ, Messer SC, Pickles A, Winder F, Silver D.用於兒童和青少年抑鬱症流行病學研究的簡短問卷的開發。精神病學雜誌1995;5:37 - 49。

    穀歌學者

  19. Messer SC, Angold A, Costello EJ, Loeber R, Van Kammen W, stouthmer -Loeber M.用於兒童和青少年抑鬱症流行病學研究的簡短問卷:跨發展的因素組成和結構。《精神病學雜誌》1995;5(4):251-62https://nsuworks.nova.edu/cps_facarticles/628

    穀歌學者

  20. Van de Vijver FJR, Tanzer NK。跨文化評估中的偏差與等效:概述。中華精神病學雜誌,2004;29(2):344 - 344。https://doi.org/10.1016/j.erap.2003.12.004

    文章穀歌學者

  21. 優勢與困難問卷調查:研究說明。兒童精神病學雜誌。1997;38(5):581-6。https://doi.org/10.1111/j.1469-7610.1997.tb01545.x

    中科院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22. Van Roy B, Veenstra M, Clench-Aas J.五因素優勢和困難問卷(SDQ)在青春期前期、早期和晚期的效度。兒童精神病學雜誌。2008;49(12):1304-12。https://doi.org/10.1111/j.1469-7610.2008.01942.x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23. 《心中的青春》,2016年。為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員提供關於優勢和困難問卷的信息。https://www.sdqinfo.org/(2020年9月10日訪問)。

    穀歌學者

  24. Frigerio A, Rucci P, Goodman R, Ammaniti M, Carlet O, Cavolina P,等。意大利青少年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和相關因素:PrISMA研究。歐洲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2009;18(4):217-26。https://doi.org/10.1007/s00787-008-0720-x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25. Gritti A, Bravaccio C, Signoriello S.發育年齡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流行病學研究:基於父母和教師報告的意大利兒童樣本的患病率。中華兒科雜誌2014;40(1):19。https://doi.org/10.1186/1824-7288-40-19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6. Fiorillo A, Sampogna G, Giallonardo V, del Vecchio V, Luciano M, Albert U,等。意大利COVID-19大流行期間封鎖對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響:COMET合作網絡的結果歐洲精神病學雜誌2020;63(1):e87。https://doi.org/10.1192/j.eurpsy.2020.89

    中科院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下載參考

確認

作者要感謝以下學校的工作人員、家庭和學生:Istituto Tecnico Statale Settore Tecnologico“Eugenio Barsanti”,Pomigliano d’arco;Istituto Secondario Istruzione Superiore“阿方索·卡薩諾瓦”,那不勒斯;Istituto d 'Istruzione二級高等“Giancarlo Siani”,Casalnuovo di Napoli。作者也要感謝“Santobono-Pausilipon基金會”對這項研究的支持。

作者信息

作者及隸屬關係

作者

貢獻

SP、GC:研究構想與設計;起草部分手稿。AP, LA, VPS:數據采集與分析,對稿件進行批判性修改。AG, CB, PS, RI:草稿部分,對手稿進行批判性修改。作者閱讀並批準最終的手稿。

相應的作者

對應到西蒙·皮薩諾

道德聲明

倫理批準並同意參與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醫學協會倫理委員會的批準Antonio Cardarelli - A.O.R.N. Santobono-Pausilipon“那不勒斯醫院(意大利)。

發表同意書

家長和年輕人通過在線同意書同意參與這項研究。

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宣稱他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

額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beplay外围下载施普林格自然對出版的地圖和機構從屬關係中的管轄權主張保持中立。

補充信息

附加文件1。

社會人口調查問卷。

權利和權限

開放獲取本文遵循知識共享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允許以任何媒介或格式使用、分享、改編、分發和複製,隻要您對原作者和來源給予適當的署名,提供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鏈接,並注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圖像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協議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如果材料未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協議中,並且您的預期使用不被法定法規所允許或超出了允許的使用範圍,您將需要直接獲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如欲查看本牌照的副本,請瀏覽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創作共用公共領域奉獻棄權書(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適用於本條所提供的資料,除非在資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

轉載及權限

關於本文

通過CrossMark驗證貨幣和真實性

引用本文

皮薩諾,S., Catone, G., Gritti, A.。et al。意大利南部Covid-19疫情急性期青少年情緒症狀及其相關因素兒科J醫院47, 86(2021)。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1036-1

下載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發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1-01036-1

關鍵字

  • 流感大流行
  • 焦慮症狀
  • 抑鬱症狀
  • 青年
  • 檢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