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主要內容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時代神經精神護理醫院住院兒科患者的社會人口學和臨床特征

摘要

背景

自2020年頭幾個月以來,意大利和世界一直麵臨COVID-19大流行。除了對身體健康造成危險和可能致命的影響外,它還導致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並對精神健康構成潛在危險。在過去的十年中,這些事件被插入到兒童精神障礙日益增長的流行病學趨勢的背景中。

目的

根據社會人口學和臨床變量,研究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首個年份意大利北部某神經精神醫院住院的患者人口,並將其與此前一年住院的患者人口進行比較。

方法

該研究是觀察性回顧性隊列研究。總共招募了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間因神經精神問題住院的198名患者。數據通過均值和標準差、t檢驗、百分比、卡方檢驗和費舍爾精確檢驗進行分析。

結果

兩年間與精神健康障礙相關的風險因素相似。住院方式顯示,與緊急住院相比,計劃住院減少,在導致患者住院的原因中,飲食障礙明顯增加。與前一年相比,COVID-19組中也出現了更多的自殺和自殘行為。試圖自殺的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家中自殺的做法很普遍。藥物療法也發生了變化,這對COVID年80%以上的住院患者都是必要的,更多地使用了神經抑製劑。關於住院複發的數據令人擔憂,從COVID前一年的12.2%增加到COVID年的35.0%。

結論

數據闡明了發育期心理衛生保健的臨床和政策問題。由於COVID-19衛生緊急情況尚未結束,其影響(特別是對精神衛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因此有必要實施專門用於神經精神疾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服務和活動,特別是在青春期。

背景

COVID-19流行病不僅通過其直接引起的疾病影響身體健康狀況,而且還改變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由於政府實施的傳染遏製措施,心理健康失效。不幸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能夠了解這一壓力很大的社區事件的影響,包括長期影響。這些研究一致認為,在一般人群中,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都在惡化。1,以及精神健康障礙患者更容易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負麵影響[2]。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根據在意大利進行的不同研究的結果,在大流行期間心理健康援助受損的患者數量驚人[3.),德國(4),英國(5)、法國(6)、印度(7],和美利堅合眾國[8]。這些針對成年精神科人群的研究表明,由於COVID-19疾病護理後勤準備不足,以及社交距離和封鎖措施的開始,門診和住院環境都遭受了負麵後果。特別是,巴西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心理健康方麵的谘詢和團體幹預大幅減少,而緊急援助增加了[9]。與此一致,世衛組織的調查指出,93%的國家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停止了精神衛生服務[10]。其結果是,這一現象可能加劇心理健康危機,並產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的平行大流行。

具體來說,對兒童有效,COVID-19疫情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了心理健康,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較小[1,11]。對大流行早期到2020年9月收集的數據進行的係統文獻綜述突出顯示,年輕人的心理狀況惡化,在青少年中更為明顯。回顧研究報告稱,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焦慮和其他障礙增加[12,13,14,15]。最重要的是,這種情況適用於已存在易感體質的兒童和青少年以及患有精神健康障礙的個人。與成年人不同的是,現有的研究要麼不一致,要麼沒有估計COVID-19對特定青少年神經精神障礙的影響。應特別注意在本次大流行中表現出來的進食和自殘障礙,它們屬於最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的精神障礙。關於飲食失調,COVID-19大流行似乎構成了症狀學發作和惡化後果的風險因素[16]。在意大利,根據國家衛生研究所的數據,青少年的飲食失調增加了37%之多[17,18]。

在自我傷害方麵,似乎特別是第二波COVID-19大流行,顯著影響了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19]。具體來說,自殺相關行為發生率顯著較高的月份似乎與covid -19相關壓力源增強的時間相對應[20.]。關於自殺行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法國進行的一項觀察性回顧性研究發現,在COVID-19封鎖期間(2020年3月至5月),兒童和青少年因自殺行為住院的人數減少了50% [21]。另一項研究[22]顯示,除了封鎖期間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以及2020年下半年在女孩中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外,2020年青年中與自殺相關的急診事件發生率與2019年同期相當。與2019年同期相比,此前沒有精神健康治療記錄的青年在2020年最後三個月就診的次數更多。此外,文獻中的結果仍然很少,目前,很難預測大流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長期影響,以及兒童神經精神科住院的預期趨勢;很明顯,COVID-19大流行可能會惡化一些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並在大流行的不同浪潮期間。因此,研究大流行爆發以來的住院現象及其可能支持這一人群的持續和基於緊急服務的幹預措施非常重要。

研究目的

考慮到大流行相關神經精神障礙的特征研究需要,目前的研究旨在描述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間在Veneto(北意大利)神經精神科住院的患者群體,將樣本分為兩組:一組由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的患者組成(標記為“COVID-19前組”),另一組由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患者組成(標記為“COVID-19組”)。該研究的目的是根據社會人口學和臨床變量對兩組進行比較,評估顯著變化,以確定與COVID-19大流行相關的顯著風險因素,以便在一級和二級預防方麵實施可行措施。

材料和方法

參與者

在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住院超過24小時的0-17歲神經精神科住院患者納入了研究。入院接受日間醫院治療方案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登記的住院患者總數為198人,102人在COVID-19前期間(2019年2月- 2020年2月)住院,96人在“COVID-19期間”(2020年3月- 2021年3月)住院。最後一段時間與采取社會隔離和遏製COVID-19疫情的措施相吻合。

程序

住院期間進行的多學科評估包括對患者和父母的神經精神病學訪談;神經心理學評估,以評估患者的認知和執行功能;實施投射性測試和結構化和/或半結構化問卷調查;以及通過洛桑三段劇(LTP)程序觀察家庭互動[23,24,25]。

我們基於對醫療材料(臨床記錄、體檢報告、與患者及其父母的神經精神病學訪談報告、出院報告和發送給地區精神衛生和社會服務機構的臨床報告)的回顧進行了觀察性回顧性隊列研究。數據是匿名處理的;該研究是根據《赫爾辛基宣言》的指導方針進行的,並得到了帕多瓦大學醫院機構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參考2021年4月22日CESC第25號議定書0,031,095)。

我們為每個患者收集了多個變量,如下所述。

社會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住院時的年齡、種族(白人、拉丁人、非洲人、亞洲人,或父母屬於兩個不同種族的“其他”)、移民、教育水平(小學、初中或高中)、學業或學校行為問題、同伴社會化(良好、困難或社交退出)、欺淩或網絡欺淩,以及家庭(父母的婚姻狀況、兄弟姐妹、家庭內部問題)。

記憶性和臨床變量:精神病學熟悉程度、慢性病理、創傷性生活事件、先前請求援助或先前獲得神經精神科服務、風險行為:酒精和藥物使用、設備使用時間(每天多於或少於4小時);自殺式自傷:自殺意念、自殺企圖(SA)、自殺企圖的方法,如藥物或物質中毒/自割/其他;非自殺性自傷(NSSI):行為頻次(每年超過或少於5次,符合DSM-5標準)、自傷身體部位、自傷發病年齡;吃的問題。

住院相關變量:住院原因(自殺式和非自殺式自傷、焦慮症狀和/或功能症狀、飲食障礙、精神運動激動和/或攻擊、精神病症狀和其他)、住院方式(緊急或預定)、住院途徑(急診科、神經精神科會診、門診、預定住院和從另一醫療單位或另一醫院轉院)、住院天數,根據ICD-10標準診斷(F20-29:精神病性障礙,F30-39:情感性綜合征,F40-48:神經性、壓力相關和軀體形式障礙,F50-59:與生理障礙相關的綜合征和障礙,F90-98和F60:通常發生在兒童/青春期的綜合征和行為障礙以及人格障礙和其他),共病,藥物治療(單一療法或綜合療法和藥物組合:神經抑製劑、抗抑鬱藥、苯二氮平類藥物和情緒穩定劑)、出院後服務(公共和私人區域門診、住院或半住院護理、醫院強化監測、社會服務或家庭谘詢)、出院後複發(是/否和再入院次數)。

統計分析

首先,計算描述性分析:平均值、標準差、連續變量分析的t檢驗、百分比、卡方檢驗和費舍爾檢驗。統計顯著性水平設為p< 0.05。數據分析采用Jamovi統計軟件。

對於一些變量(自殺企圖、非自殺自傷和住院原因),除了在COVID-19前一年和COVID-19年之間進行比較外,我們還在COVID-19組中進行了第一波和第二波傳染(2020年9月/ 10月)的比較。

結果

社會人口學和家庭變量

社會人口統計學和家庭變量見表1

表1社會人口和家庭變量

遺忘-臨床變量和住院相關變量

兩組中記錄的精神障礙發展的誘發因素相似。事實上,超過一半的住院患者表現出精神上的熟悉;兩組84%的住院患者之前都曾獲得過神經精神科服務或接受過其他形式的幫助(例如,心理、心理治療和/或精神支持);約40%的住院患者報告至少有過一次創傷性生活事件;38 - 40%的住院患者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過敏、炎症性腸炎等);63.4%的COVID-19前組住院患者和69.5%的COVID-19組住院患者的父母或一級親屬受一種或多種病理影響(精神熟悉度除外)。

在物質、酒精和煙草使用方麵,從COVID-19前一年到COVID-19年,物質使用分別從7.9到9.7%,酒精使用從5%到10.6%,煙草使用從5%到14.9%。更具體地說,煙草使用的增量具有統計學意義(X2 = 5.47, df = 1,p= 0.019)。關於設備的使用時間,在covid -19前一年,40%的住院患者每天使用設備少於4小時,而60%的住院患者每天使用設備超過4小時。在COVID-19年,這一比例平均分布(50%的住院患者每天使用設備少於4小時,50%的住院患者每天使用設備超過4小時)。

自殺性和非自殺性自傷

關於自殺企圖,我們發現了以下差異:

  • 2019冠狀病毒病前年和2019冠狀病毒病年自殺念頭增加:從45.1%增加到53.8%。

  • 新冠肺炎時代自殺企圖比前時代下降:從24.5%下降到18.9%。

  • 自殺方式的變化:與COVID-19之前的年份相比,在COVID-19年,通過藥物或物質中毒(從40.0%到66.7%)和通過割腕(從4.0%到11.1%)的自殺企圖有所增加;而在“其他”自殺方式(跳樓、從高處墜落、窒息和被高速車輛撞到)中,自殺企圖有所減少,從56.0%下降到22.2%。

關於自殺傾向,我們比較了兩波COVID-19流行之間的數據。因此,COVID-19組被分為兩個亞組:第一波傳染波期間住院的患者(從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底)和第二波傳染波期間住院的患者(從2021年10月至3月底)。從這一比較中,我們觀察到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自殺意念增加(從50.9%到57.9%),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自殺企圖增加(從14.5%到25.6%)。為了深入調查兩波傳染之間自殺現象內部的變化,我們評估了有自殺意念的住院患者中有多少人自殺未遂:第一波為28.6%,第二波為45.5%。

關於非自殺性自傷(NSSI),在COVID-19前一年,自傷住院患者的比例為36.3%,在COVID-19年為37.5%。在自傷頻率行為方麵,47.2%的住院患者在COVID-19年有過偶爾的自傷史(每年少於5次),而在COVID-19前一年,這一比例為43.2%。不同的是,52.8%和56.8%的住院患者在兩年內分別有過重複自傷史(每年超過5次)。觀察到與自傷身體部位數量相反的趨勢(自割是最常見的方法):在covid -19前一年,大多數住院患者自傷身體多個部位(相對於自傷身體單個部位),分別為60.7%和39.3%;在COVID-19年,數據發生了逆轉:34.4%的住院患者自我傷害了身體的多個部位,而65.6%的住院患者自我傷害了身體的單個部位。最後一項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X2 = 4.16, df = 1,p= 0041)。此外,我們觀察到,從COVID-19前的年份(平均12.2歲)到COVID-19年份(平均13.8歲),自傷的發病年齡顯著增加。

我們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第一波和第二波的非自殺性自傷患者進行了比較,觀察到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第一波自傷住院患者為29.1%,第二波為48.8% (X2 = 3.89, df = 1,p= 0049)。

住院的方式和原因

住院方式主要分為緊急或計劃住院。結果顯示,計劃住院率從COVID-19前一年的12.7%下降到COVID-19年的6.3%,緊急住院率從87.3%增加到9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 14.2, df = 4,p= 0,007)比較獲得住院治療的路徑。除在醫院門診就診後住院外,所有獲得住院服務的途徑都有所減少(表2)。此外,對住院原因的調查顯示,在進食障礙、精神運動躁動和攻擊性方麵,兩年之間以及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存在差異(表3.)。

表2 2019冠狀病毒病前一年和2019冠狀病毒病年的住院獲得方式
表3住院原因:COVID-19前一年和COVID-19年,I波和II波傳染

診斷、治療指征和出院後複發

在表4,(稿件末尾)報告了診斷和出院數據,涉及第一次和第二次ICD 10診斷。

表4第一次和第二次ICD-10診斷

對於共病(同一患者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診斷),我們觀察到住院患者中至少有一種共病的比例從COVID-19前一年的71.1%上升到COVID-19年的77.3%。總共有18名住院患者沒有得到完整的診斷(由於父母選擇或轉移到另一個醫療單位而提前出院)。在2019冠狀病毒病-10年之前,平均住院時間為20.1天,在2019冠狀病毒病-10年平均住院時間為18.1天。

出院後再入院數據顯示,在COVID-19前一年,複發率為12.2%,而在COVID-19年,這一比例上升至35.0%。這一結果意味著,與COVID-19之前的年份相比,在COVID-19年,更多的住院患者已經至少住院一次(圖5)。1)。

圖1
圖1

兩年間出院後複發的患者百分比

深灰色列表示首次住院的患者百分比;淺灰色列表示出院後複發患者的百分比。

出院時的治療方案,84.1%的新冠肺炎前住院患者和75.5%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建議心理治療。與此相反的趨勢是藥物治療(81.4%的新冠肺炎前住院患者和88.4%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藥物綜合治療與單一治療的住院患者比例無變化(兩組均為77%),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 17.6, df = 8,p= 0.025)發現抗抑鬱藥與其他藥物(COVID-19年44%到COVID-19年61%)和單藥治療中抗抑鬱藥(2%到5.3%)有關聯。

兩年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 14.0, df = 5,p= 0,015)也發現在地區精神衛生服務機構的出院後入院:地區公立和私營服務機構的門診治療都減少了(從COVID-19前一年的70%下降到COVID-19年的46%);住院和半住院護理(如住院治療中心、日常中心和飲食障礙中心)從2019冠狀病毒病前一年的20%增加到2019冠狀病毒病當年的29%;醫院以及社會和家庭服務的密集監測幹預措施也有所增加(從COVID-19前年度的10%增加到COVID-19年的25%)。

住院人數見表5,顯示從新冠疫情前到新冠疫情期間,出院後複發的數量有所增加。

表5兩年內住院人數

討論

神經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趨勢在過去十年中不斷增長[26,27]。在這一令人震驚的趨勢背景下,由於新冠病毒感染的爆發,一個新的社會和衛生場景被插入。社交距離、眾多限製、日常生活的變化,以及對健康和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感,都對成人和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麵影響。在心理健康領域,該研究旨在觀察COVID-19衛生緊急情況對因神經精神問題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和管理的影響方式,並將第一個COVID年與前一年進行比較。

在社會人口學和家庭變量方麵,患者似乎普遍相似。大部分住院患者為12至17歲的女性青少年。這一結果在文獻中得到了廣泛的記錄,根據這些文獻,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的精神疾病發病率是相同的,而在青春期,女性的這一發病率會上升[28,29]。根據住院患者中超過一半是青少年的事實,觀察到他們中幾乎一半上過高中,而四分之一上過初中。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受到的遏製措施(如較長時間暫停線下教育活動)的影響更大。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同的研究對關閉學校作為抗傳染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假設在心理層麵上,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損害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超過與傳染相關的好處[30.,31]。

在新冠肺炎前和新冠肺炎樣本中,與欺淩、同伴社交和設備使用時間相關的數據相似。我們從文獻中了解到,成為欺淩的受害者與心理社會功能障礙以及身體和精神病理症狀之間有很強的關聯[32,33,34]。同樣,過度使用互聯網(每天超過3小時)之間的關聯,在新冠疫情前的時代已經有所增加[35,36,內化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焦慮、抑鬱和混合性精神障礙)是眾所周知的[37]。我們的數據沒有顯示出兩年間的實質性差異,應該根據精神病理症狀來解釋,這些症狀本身與上述因素(社交困難、欺淩和網癮)有關[38]。

關於酒精和煙草等物質的使用,觀察到增加,特別是酒精和煙草。這一結果可能是有爭議的:一方麵,由於被迫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與COVID-19相關的限製和變化而導致的精神健康疾病可能會促進酒精、其他物質和煙草消費的增加,另一方麵,在COVID-19流行最嚴格的時期,在沒有明顯需要的情況下禁止行動,這些物質的可獲得性是有限的,特別是對青少年。無論如何,從青春期到成年,情緒-行為脆弱性與藥物濫用之間存在更強的關聯[39]。意大利國家衛生研究所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報告的數據顯示,消費類型和方式發生了變化:一方麵,減少了所消費的物質,通常是一種興奮劑(安非他明和/或可卡因),在COVID-19之前的時代可以在社會環境中消費(如café、迪斯科舞廳等),另一方麵,增加了具有鎮靜作用的物質(阿片類、苯二氮平類和大麻素)。此外,COVID-19住院患者組的吸煙增加量是COVID-19前組的3倍。意大利一項關於成年人口的研究強調,從2020年4月27日至5月3日,吸煙人數增加了9.1%。(40]。在其他影響精神病理發展的脆弱性因素方麵,兩年的結果是相似的:大多數住院患者有精神病學的熟悉程度,父母或一級親屬患有另一種病理,之前曾獲得神經精神病學服務或要求其他形式的幫助(如心理、心理治療或精神病學支持)。約40%的住院患者報告至少有過一次創傷性生活事件,也受到一種或多種非精神慢性病理的影響。

由於在臨床日常實踐和科學文獻中發現,與自我傷害相關的心理健康服務獲得的機會增加,自殺和非自殺自殘受到了特別關注[41]。COVID-19年住院患者報告的自殺意念多於COVID-19前住院患者;然而,COVID-19組的住院患者自殺未遂的頻率與COVID-19前的住院患者相同。在有自殺企圖的COVID-19年患者中,與其他自殺方式相比,投毒和割腕增加。與COVID-19流行對自殺行為影響有關的文獻盡管迄今有限,但強調了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比前一年顯著增加,具體指出,2020年的一些月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率比2019年更高,但在這一期間並不是普遍更高[19]。我們的數據顯示,自殺意念的增幅大於自殺企圖,這表明未來自殺率可能會更高。據此,最近基於來自不同國家和人群的大樣本對自殺想法進行的首次元分析估計顯示,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自殺想法率高於大流行前對普通人群的研究報告的自殺想法率[20.]。2019冠狀病毒病年自殺念頭的增加與焦慮、壓力和抑鬱的增加是一致的,這與長時間的封鎖和教育和體育活動的中斷有關,這些都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發展的已知風險因素[42,43]。自殺企圖的相對減少可能是由於封鎖對兒童和青少年采取了限製/保護措施,他們更多地受到父母的監督。與此一致的是,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與自殺方法相關的百分比發生了變化:據報道,在國內情況下,物質和藥物中毒和割腕是更可行的方法。在全球閱讀這一數據時,還必須指出的是,兩年間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的百分比沒有顯著差異,這與這些行為在COVID-19流行之前已經上升的趨勢是一致的。事實上,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已經表明,2008年至2015年期間,兒童和青少年中因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住院的人數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在2008年至2015年期間,這一比例幾乎翻了一番[44]。即使在意大利,這種現象也發生在中部和北部地區的一些醫院中[45]。

我們檢查了COVID-19疫情期間住院患者樣本中的自殺現象,以驗證第一波(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和第二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之間的任何變化。結果顯示,從第一波到第二波,自殺意念略有增加(從50.9%增加到57.8%),自殺企圖增加更明顯(從14.5%增加到25.6%)。比較有自殺意念的患者的自殺企圖百分比,我們觀察到在這兩年中有更大的增加(從28.6%增加到45.5%)。這一結果與日本的一項研究一致,該研究報告稱,在疫情的頭5個月自殺率下降了14%,而在隨後的4個月自殺率上升了16%,尤其是女性(37%)和兒童和青少年(49%)[46]。然後我們假設,在第一波自殺企圖率較低,可能不僅取決於家長的主要監督,甚至更多地取決於與學校關閉有關的社會和表現壓力負擔的暫時減少。此外,應該記住的是,意大利為2019-2020學年批準了一項特別的法令-法律,以促進更脆弱的科目的納入,這有利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過渡到更高的班級(法令-法律2020年4月8日,第22節)。這一措施無疑減輕了許多青少年與學校有關的焦慮和壓力。相反,第二波疫情期間自殺企圖的增加,可能主要是由所謂的“返校壓力”引起的。帶著新的節奏和規則返校,除了很多學生的社交和考試焦慮之外,再加上傳染曲線升高導致的日常生活不斷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產生一種反彈對年輕人心理狀態的影響。

至於非自殺式自傷的問題,超過三分之一的住院患者發生了這種情況,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自傷次數超過5次。我們觀察到自傷身體部位數量的相反趨勢,與前一時期相比,COVID年的自傷身體部位數量有所減少。

這一結果可能與由於封鎖和社會限製,護理人員更有可能對兒童進行監控有關。自傷發病年齡顯著提高,從COVID-19前一年的平均12.2歲提高到COVID-19年的平均13.8歲。這些數據,與文獻報道的青少年自傷發病平均年齡下降的趨勢不同[47,48],可能與青少年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因主要限製措施而遭受的更大痛苦有關。

同樣關於非自殺式自傷,我們觀察到從第一波(29.1%)到第二波(48.8%)的顯著增加,這與強調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青少年的自傷行為比COVID-19前時代增加的文獻一致[49]。其他研究報告了一種“浪潮趨勢”,在COVID-19大流行的頭幾個月裏,自殘行為最初減少,隨後幾個月裏大幅上升[50]。

我們將住院方式分為緊急住院和定期住院,顯示定期住院從COVID-19前一年的12.7%下降到COVID-19年的6.3%,相反,緊急住院增加。這一結果與一方麵由於製度規則,另一方麵由於與COVID-19問題相關的急性精神疾病的增加,在COVID-19流行高峰時計劃住院的普遍中斷是一致的。通過比較獲得住院治療的不同途徑,出現了有趣的差異。特別是,我們發現在門診就診後住院人數增加(從5.9%增加到24.0%),而在急診科就診後住院人數減少(從COVID-19前一年的51.0%減少到COVID-19年的43.8%)。這些結果與在摩德納兩家醫院的急診科(ED)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果相似,該研究將COVID-19大流行的前6個月的急診科精神科會診與前一年同期的會診進行了比較。作者發現急診科會診的普遍減少,這可能是由於對傳染的恐懼和與封鎖有關的規則[51]。門診檢查後住院人數百分比增加,可以解釋為計劃的康複中斷和對地區精神衛生服務的限製,因此病人被轉到醫院的門診服務。此外,摩德納的研究記錄了與2019年相比,那些已經患有精神障礙和/或已經接受精神科地區服務機構治療的人的護理請求有所增加。

關於住院原因,我們記錄了兩個主要變化:飲食失調增加(從COVID-19前的11.8%到COVID-19年的18.9%),精神病症狀減少(從9.8%到4.2%)。第一波和第二次COVID-19大流行浪潮之間的分析顯示,因飲食失調住院的人數增加了兩倍多(從9.1%增加到31.7%),以及因躁動和攻擊而住院的人數。飲食失調病例的增加與其他國際研究的結果一致;特別是,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記錄了一般人群中限製性和暴飲暴食行為的增加,這些行為與先前患有飲食失調的人的補償性身體活動有關[52]。在意大利和法國進行的一項研究描述了COVID-19大流行影響飲食障礙發展風險的方式,強調了與COVID-19大流行的後果相關的風險因素的增加和保護因素的減少(日常生活中斷、戶外活動限製、更多地接觸社交媒體、與健康相關的特殊飲食、社交距離、獲得護理的更大困難、以及與不確定性和傳染性恐懼相關的情緒調節困難)[53]。

至於因精神病症狀而住院的人數減少,我們認為封鎖可能對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構成了一種保護因素。較少接觸外部刺激和護理人員的持續護理可以為這些患者創造一個保護環境,防止精神病危機的惡化,特別是偏執型的。兩個被考慮的時期在ICD-10診斷上的差異與上述有關住院原因的發現一致。具體來說,我們觀察到首次診斷中IC10 F50-F59編碼的增加,其中包括與進食障礙相關的診斷。

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是出院後複發。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首次出院後再次住院的住院患者數量幾乎增加了兩倍。這一結果表明,在COVID-19年,更多的患者已經至少住院一次。此外,在COVID-19前一年,89%的患者首次住院(沒有出院後複發),而在COVID-19年,這一比例下降到65%。不同的是,兩次住院的患者比例從2019冠狀病毒病前的7.3%翻了一番,至2019冠狀病毒病年的17.5%;4次住院的患者在COVID-19之前的年份為1.2%,而在COVID-19年增加到8.8%;5或6次住院的患者僅在COVID-19年登記。這些數據與多項研究一致,其中一項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進行,強調COVID-19大流行是多種精神疾病惡化和複發的風險因素[2]。

此外,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進行的其他研究與我們的發現一致,證實了一個假設,即更多的複發可能是由於對神經精神病學領域服務施加的限製,無法保證精神衛生援助的連續性,以及已經患有精神障礙和特別受大流行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為痛苦增加。(54,55]。事實上,精神病人的區域臨床援助管理的悖論被突顯出來:服務的運營率較低,而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最脆弱的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因此需要護理。

這些方麵影響了醫院和高強度治療住宅結構的負擔,以及精神病藥物的更多使用。事實上,我們認為,這些最後的發現首先與精神病症狀嚴重程度的增加有關,其次與心理和心理教育治療可用性的減少有關。具體來說,更多地使用神經抑製劑與行為和情緒失調障礙的管理相關,通常與自殘行為和更嚴重的飲食障礙有關,特別是神經性厭食症[56,57]。因此,自殺和非自殺維度以及飲食障礙是COVID-19流行期間住院患者中增加最多的問題,因此,我們觀察到出院後進入住院護理結構的人數有所增加。目前的研究似乎一致認為,SAR COVID - 2感染的爆發構成了飲食障礙發展和惡化的一個易感因素,這與精神衛生服務患者的數量增加有關[5]。

研究的局限性

由於回顧性設計,我們的研究存在數據缺失、患者年齡和其他相關變量的異質性等局限性。另一個局限性與樣本量有限和封閉時間段(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之間進行的統計比較有關。此外,SARS-Cov-2感染衛生緊急情況仍在進行中,因此尚不可能獲得其影響的完整概述。

結論

在國內和國際背景下,發育年齡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多年來一直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COVID-19流行病出現了,對所有類別的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有害影響,盡管兒童和青少年似乎受到的影響更大。這項研究旨在通過對COVID-19前幾年和第一個COVID-19流行年之間的比較,調查在威尼托神經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與COVID-19大流行相關的社會人口統計學和臨床變化。威尼托神經精神科是專門研究精神障礙的區域中心,也是唯一一個也處理緊急臨床情況的中心。我們的初步發現,到目前為止沒有關於COVID-19大流行時發育年齡的精神病住院的數據,強調了多種有用的信息,可以對臨床援助和衛生組織問題進行思考。特別是,出現了與自傷和進食障礙相關的精神病理問題的普遍情況;對多模式治療的需要(例如,心理、教育、康複、神經精神病學和精神藥理學治療);為出院後治療提供的地區社會衛生服務不足;以及需要再住院和高重症監護治療的精神病理問題日益嚴重。

在SARS-Cov-2大流行仍在持續、其後果將持續的背景下,這些結果應成為反思和決定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的提高認識行動的關鍵點;對醫務人員進行循證治療方麵的培訓和更新,特別是在精神藥理學實踐方麵(這方麵的知識仍然很少,地區專業人員使用的不夠多);考慮到遠程醫療的局限性和對獲得精神衛生保健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支持針對地區發育年齡神經精神病學和心理服務的社會衛生政策。當然,繼續收集與COVID-19大流行時期相關的數據,逐步驗證大流行不同階段的精神病理學趨勢,是值得的。采取行動改善和實施神經精神病學服務,對於限製疫情對青少年精神健康障礙負擔的影響至關重要,要記住,今天的兒童和青少年將成為明天的成年人。

數據和材料的可用性

在當前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數據集可根據合理要求從通訊作者處獲得。

縮寫

COVID-19:

2019冠狀病毒病

df:

自由度

艾德:

急診科

H:

住院治療

診斷結果:

《國際疾病分類》,X版

NPI:

神經精神

NSSI:

非自殺式自虐行為

山:

企圖自殺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

人:

世界衛生組織

參考文獻

  1. Cusinato M, Iannattone S, Spoto A, Poli M, Moretti C, Gatta M, Miscioscia M.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意大利兒童及其父母的壓力、恢複力和幸福感。《國際環境與公共衛生》,2020;17(22):8297。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228297

    中科院文章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2019冠狀病毒病對精神、神經和物質使用服務的影響:快速評估結果。2021年6月13日發布。可以在https://www.who.int/publicaions/i/item/978924012455

  3. Carpiniello B, Tusconi M, Zanalda E, Di Sciascio G, Di Giannantonio M等。ECoTISo精神病學。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精神病學:對意大利精神衛生部門的調查。BMC精神病學。2020;20(12):593。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0-02997-z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4. Hoyer C, Ebert A, Szabo K, Platten M, Meyer-Lindenberg A, Kranaster L.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心理衛生急診服務使用率下降。《歐洲Arch精神病學臨床神經科學》2021;271(2):377-9。https://doi.org/10.1007/s00406-020-01151-w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5. Williams R, Jenkins DA, Ashcroft DM,等。COVID-19大流行期間初級保健中身心健康狀況的診斷: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柳葉刀公共衛生》,2020;5(10):e543-50。https://doi.org/10.1016/s2468 - 2667 (20) 30201 - 2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6. Pham-Scottez A, Silva J, Barruel D,等。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法國最大精神科急診中心的患者流量。精神病學雜誌2020;291:09113205。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205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7. Grover S, Mehra A, Sahoo S,等人。COVID-19大流行和封鎖對印度私營部門精神衛生服務狀況的影響。《印度精神病學雜誌》。2020;2020(62):488-93。https://doi.org/10.4103/psychiatry.IndianJPsychiatry_568_20

    文章穀歌學者

  8. Bojdani E, Rajagopalan A, Chen A,等。COVID-19大流行:對美國精神科護理的影響。精神病學雜誌2020;289(7):113069。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069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9. Ornell F, Borelli WV, Benzano D, Schuch JB, Moura EF, Sordi AO, Kessler FHP, Scherer JN, Von Diemen L.下一次大流行:一項全國性流行病學研究中COVID-19對精神衛生援助的影響。《柳葉刀Reg Health Am. 2021;4: 100061》。https://doi.org/10.1016/j.lana.2021.100061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0. 世衛組織2020.2019冠狀病毒病對精神、神經和物質使用服務的影響。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5838/9789240012455-eng.pdf

  11. Bhopal SS, Bagaria J, Bhopal R.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對兒童的風險:一些基本的流行病學。BMJ。2020; 369: m2290。https://doi.org/10.1136/bmj.m2290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12. Śniadach J, Szymkowiak S, Osip P, Waszkiewicz N.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兒童和青少年抑鬱和焦慮障礙增加:文獻綜述。生活(巴塞爾)。2021; 5、11(11):1188。https://doi.org/10.3390/life11111188

    中科院文章穀歌學者

  13. Meherali S, Punjani N, Louie-Poon S, Abdul Rahim K, Das JK, Salam RA, Lassi ZS。《COVID-19和過去大流行期間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項快速係統綜述》。《國際J環境與公共衛生》,2021;26;18(7):3432。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073432

    文章穀歌學者

  14. Panda PK, Gupta J, Chowdhury SR, Kumar R, Meena AK, Madaan P, Sharawat IK, Gulati S. COVID-19大流行期間封鎖和隔離措施對兒童、青少年和照顧者的心理和行為影響:一項係統綜述和元分析。熱帶兒科雜誌。2021;29;67(1):fmaa122。https://doi.org/10.1093/tropej/fmaa122

    文章穀歌學者

  15. Singh S, Roy D, Sinha K, Parveen S, Sharma G, Joshi G. COVID-19和封鎖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一項敘事綜述和建議。《精神病學決議2020;293:113429》。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429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6. Shah M, Sachdeva M, Johnston H. COVID-19時代的飲食失調。精神病學決議2020;290:113122。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122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17.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厭食症貪食症,2021年。Aspetti epidemiologici。已於2021年5月12日訪問。可以在https://www.epicentro.iss.it/anoressia/epidemiologia

  18.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2021.2019冠狀病毒病。已於2021年5月12日訪問。可以在https://www.epicentro.iss.it/coronavirus/sars-cov-2-dipendenze-disturbi-alimentazione

  19. Hill RM, Rufino K, Kurian S, Saxena J, Saxena K, Williams L.在COVID-19之前和期間兒科急診科的自殺想法和嚐試。兒科。2021;147 (3):e2020029280。https://doi.org/10.1542/peds.2020-029280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20. Farooq S, Tunmore J, Ali W, Ayub M.新冠肺炎期間的自殺、自殘和自殺意念:係統綜述。《精神病學決議》2021;306:114228。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1.114228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1. Mourouvaye M, Bottemanne H, Bonny G, Fourcade L, Angoulvant F, Cohen JF等。兒童和青少年自殺行為與法國巴黎的COVID-19封鎖之間的關聯:一項回顧性觀察性研究。Arch Dis Child. 2021; 106:918-9。https://doi.org/10.1136/archdischild-2020-320628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22. Ridout KK, Alavi M, Ridout SJ,等。急診部門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遇到了有自殺想法或行為的年輕人。JAMA精神病學。2021;78 (12):1319 - 28http://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2457

    文章穀歌學者

  23. Zanato S、Miscioscia M、Traverso A等。兒童神經精神科長時間住院相關因素的回顧性研究。醫療保健。2021;9(9):1241。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9091241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4. Fivaz-Depeursinge, Corboz-Warnery A.主要三角:父親、母親和嬰兒的發展係統觀點。紐約:《基礎書籍》;1999.

    穀歌學者

  25. Gatta M, Sisti M, Sudati L, Miscioscia M, Simonelli a .嬰兒心理健康結局評價內的洛桑三重奏:初步報告。Res Psychother 2016[互聯網]。2016; 19(1)。可以從:https://www.researchinpsychotherapy.org/index.php/rpsy/article/view/198

  26. Bitsko RH, Holbrook JR, Ghandour RM, Blumberg SJ, Visser SN, Perou R, Walkup JT。美國兒童中由衛生保健提供者診斷的焦慮和抑鬱的流行病學和影響。J Dev Behav兒雜誌。2018。https://doi.org/10.1097/DBP.0000000000000571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7. 李阿,Bahn GH;某大學醫院兒科精神病學門診新患者精神障礙趨勢及治療連續性預測指標。《國際環境與公共衛生》2021;18(18):9613。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189613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8. Costello EJ, Copeland W, Angold A.整個青春期的精神病理學趨勢:當兒童變成青少年,當青少年變成成人,會發生什麼變化?兒童精神病學雜誌,2011;52(10):1015-25。https://doi.org/10.1111/j.1469-7610.2011.02446.x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29. Angold, A, Worthman, C, Costello EJ。青春期和抑鬱。海沃德C.編輯。青春期的性別差異。劍橋大學出版社;2003.(pag。137 - 164)。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489716.009

  30. Armitage R, Nellums LB.考慮學校關閉應對COVID-19的不平等。《柳葉刀全球衛生》,2020;8(5):e644。https://doi.org/10.1016/s2468 - 2667 (20) 30061 - x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31. Lancker WV, Parolin Z. COVID-19、學校關閉和兒童貧困:一場正在形成的社會危機。《柳葉刀公共衛生》,2020;5(5):243-4。https://doi.org/10.1016/s2468 - 2667 (20) 30084 - 0

    文章穀歌學者

  32. Rossi M, Sterpa C, Ottolini A. Conseguenze del bullismo sulla vittima。《意大利四胞胎》。2009;28(3):117-23。https://doi.org/10.1016/j.quip.2009.04.003

    文章穀歌學者

  33. Plexousakis SS, Kourkoutas E, Giovazolias T, Chatira K, Nikolopoulos D.學校欺淩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狀:父母聯結的作用。《前沿公共衛生》,2019;7:75。https://doi.org/10.3389/fpubh.2019.00075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34. Serafini G, Aguglia A, Amerio A,等。欺淩受害與實施行為與非自殺性自傷的關係:係統回顧。《兒童精神病學Hum Dev. 2021》。https://doi.org/10.1007/s10578-021-01231-5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35. Jahan I, Hosen I, al Mamun F, Kaggwa MM, Griffiths MD, Mamun MA。COVID-19大流行是如何影響互聯網使用行為和促進有問題的互聯網使用的?孟加拉國的一項研究。Psychol Res Behav Manag. 2021; 14:1127-38。https://doi.org/10.2147/PRBM.S323570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36. King DL, Delfabbro PH, Billieux J, Potenza MN。有問題的網絡遊戲和COVID-19大流行。J Behav Addict. 2020;9(2): 184-6。https://doi.org/10.1556/2006.2020.00016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37. Riehm KE, Feder KA, Tormohlen KN,等。美國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內化和外化問題之間的關係。JAMA Psychiat》2019。https://doi.org/10.1001/jamapsychiatry.2019.2325

    文章穀歌學者

  38. Shetgiri R.兒童中的欺淩和受害行為。難以Pediatr。2013;60(1):33-51。https://doi.org/10.1016/j.yapd.2013.04.004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39. Parolin M, Miscioscia M, De Carli P, Cristofalo P, Gatta M, Simonelli A.青少年物質使用障礙述念障礙:特異性和治療預測性的關鍵問題。Psychol前麵。2018;9:645。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0645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40. Odone A, Lugo A, Amerio A,等。COVID-19封鎖對意大利成年人生活方式習慣的影響。《生物醫學。2020;91(9):87 - 9。https://doi.org/10.23750/abm..v91i9-S.10122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41. Gatta M, Rago A, Dal Santo F, Spoto A, Battistella PA。意大利北部高中學生的非自殺式自傷:情感、人際關係和精神病理相關。心理病理雜誌,2016;22(3):185-90。

    穀歌學者

  42. Miller AB, Eisenlohr-Moul T, Giletta M,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風險的個人內部方法:研究抑鬱、壓力和虐待暴露的作用。J Consult clinin Psychol. 2017;85(7): 712-22 (https://doi.apa.org/doi/10.1037/ccp0000210)。

    文章穀歌學者

  43. Raffagnato A, Angelico C, Valentini P, Miscioscia M, Gatta M.《當沒有語言表達情感時使用身體:自我傷害青少年的述情障礙和軀體化》。精神病學。2020;11:262。https://doi.org/10.3389/fpsyt.2020.00262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44. Plemmons G, Hall M, Doupnik S,等。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住院治療:2008-2015年。兒科。2018;141 (6):e20172426。https://doi.org/10.1542/peds.2017-2426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45. Castaldo L, Serra G, Piga S, Reale A, Vicari S在意大利兒科急診科看到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行為和非自殺性自傷。Ann Ist Super Sanità。56 2020;(3): 303 - 14所示。https://doi.org/10.4415/ann_20_03_08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46. Tanaka T, Okamoto S.自殺率在日本COVID-19大流行期間最初下降後出現上升。Nat Hum Behav. 2021;5(2): 229-38。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0-01042-z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47. Vega D, Sintes A, Fernández M,等。回顧和更新非自殺性自傷:誰,如何,為什麼?acta Esp Psiquiat. 2018;46(4): 146-55。

    穀歌學者

  48. Whitlock J, Selekman MD.跨生命周期的非自殺性自傷。《牛津自殺和自傷手冊》。2014.https://doi.org/10.1093/oxfordhb/9780195388565.013.0010

    文章穀歌學者

  49. Zetterqvist M, Jonsson LS, Landberg Å, Svedinc CG。COVID-19期間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的潛在增加:2011-2021年三個不同時間點的數據比較。精神病學決議2021;305:114208。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1.114208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0. McIntyre A, Tong K, McMahon E, Doherty AM。2019冠狀病毒病及其對愛爾蘭一家三級醫院自殘患者急診報告的影響。《精神醫學雜誌》2021;38(2):116-22。https://doi.org/10.1017/ipm.2020.116。Epub 2020年9月30日。

  51. Di Lorenzo R, Frattini N, Dragone D,等。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精神急症:一項6個月的觀察性研究。神經精神疾病治療。2021;17:1763-78。https://doi.org/10.2147/NDT.S307128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2. Phillipou A, Meyer D, Neill E,等。澳大利亞COVID-19大流行期間飲食失調和普通人群的飲食和運動行為:COLLATE項目的初步結果。《國際J飲食失調》,2020;53(7):1158-65。https://doi.org/10.1002/eat.23317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53. Rodgers RF, Lombardo C, Cerolini S,等。COVID-19大流行對進食障礙風險和症狀的影響。國際J飲食失調雜誌,2020;53(7):1166-70。https://doi.org/10.1002/eat.23318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54. Giallonardo V, Sampogna G, Del Vecchio V等。COVID-19後隔離和保持身體距離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一項意大利多中心人口試驗的研究方案。精神病學。2020;11:533。https://doi.org/10.3389/fpsyt.2020.00533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5. Garriga M, Agasi I, Fedida E,等。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精神衛生家庭住院護理的作用。《精神病學學報》2020;141(5):479-80。https://doi.org/10.1111/acps.13173

    中科院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6. Gorrell S, Lebow J, Kinasz K,等。尋求治療的進食障礙青年中精神藥物的使用。Eur Eat Disord Rev. 2020;28(6): 739-49。https://doi.org/10.1002/erv.2788

    文章PubMed公共醫學中心穀歌學者

  57. 恩斯特CL,戈德堡GF。精神藥物的抗自殺性能:評論。Harv Rev Psychiatry. 2004;12(1): 14-41。https://doi.org/10.1080/10673220490425924

    文章PubMed穀歌學者

下載參考

確認

不適用。

資金

這項研究沒有獲得外部資助。

作者信息

從屬關係

作者

貢獻

概念化、監督與方法學,M.G.;形式分析,M.M.;調查,境;S.Z.;A.T.;M.G.;F.M.;數據管理,F.M.;M.G.;R.F; writing—original draft preparation, A.R.; F.M.; R.F; M.G.; writing—review and editing, A.R.; M.M.; M.G.; discussion: all authors.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greed to the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manuscript.

相應的作者

對應到Michela Gatta

道德聲明

倫理審批並同意參與

這項研究是根據《赫爾辛基宣言》的指導方針進行的,並得到了帕多瓦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參考2021年4月22日CESC第25號0031095號議定書)。

同意出版

不適用。

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聲明,他們沒有競爭利益。

額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beplay外围下载施普林格《自然》對出版的地圖和機構附屬機構的管轄權主張保持中立。

權利和權限

開放獲取本文采用創作共用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授權,該協議允許以任何媒介或格式使用、分享、改編、分發和複製,隻要您對原作者和來源給予適當的署名,提供創作共用許可協議的鏈接,並注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圖片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均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額度中另有注明。如果材料未包含在文章的創作共用許可中,且您的預期用途未被法律法規允許或超出許可使用範圍,您將需要直接從版權方獲得許可。欲查看本許可的副本,請訪問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創作共用公共域奉獻棄權書(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適用於本文提供的數據,除非在數據的信用額度中另有說明。

再版和權限

關於這篇文章

通過CrossMark驗證貨幣和真實性

引用這篇文章

Gatta, M., Raffagnato, A., Mason, F。et al。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時代神經精神護理醫院住院兒科患者的社會人口學和臨床特征。斜體字J Pediatr48歲的23(2022)。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2-01213-w

下載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發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13052-022-01213-w

關鍵字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孩子們
  • 青少年
  • 兒科的年齡
  • 心理健康
  • 神經精神病學
  • 住院治療
Baidu
map